我聽《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交談者》

聽完TED演講《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交談者》,打心底佩服演講者的演說能力,還有它滿滿的知識含量,不禁對著電腦鼓起掌來。它拋開了我們對于交談很多傳統的認識,讓你從一個新的角度開始去理解交談。

我們都有這種感覺,某些時候不想說話,可能是對陌生人,也可能是家人朋友,甚至是我們親密的愛人,總有那樣的時刻,我們覺得彼此之間沒有語言可以交流。然后我們會拿起手機玩起游戲,或者刷微博、朋友圈,或讀著段子自己一個人傻樂。我們總說與朋友、親人、愛人的距離越來越遠,甚至心煩的時候找不到一個可以傾訴的人,可這一切又是怎么發生的呢?是我們的感情越來越淡嗎,還是我們根本就沒想過在一起交談的時候,享受當下,讓每一次交談都成為美好的體驗呢?

通過這篇演講,不僅改變了以前我對于交談的一些認識,同時也讓我意識到自己目前存在的問題。我希望自己可以通過執行演講中提到的方法,在現實中成為一個更好的交談者。

記得中學英語課上,老師教我們怎么與外國人交談時,會說談論天氣與健康狀況準沒錯,而且當時我們對這樣的句子也是相當熟練“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your country?”所以一直以來我也以為當我面對外國人的時候,這會是很好的開場白。但是演講中卻說到,這套理論現在已經行不通了,因為全球氣候變化,天氣已不像以往那么有規律。

那我們身邊呢,談話套路有怎么改變嗎?以前我們寫信、打電話、面對面聊天,似乎什么都可以聊,現在是什么都懶得聊。因為有時候一個小小的話題可能都會引起一場極大的爭論。不說微博上、論壇里我們隨處可見的罵戰,就說微信群里或者面對面交談中可能就會因為某個觀點,大家辯論起來,然后火藥味越來越濃。記得有一次和爸爸還有老公說到關于“女人該不該坐月子的問題”,他們是男人的觀點女人可以不坐月子,而我堅信女人為了自己的身體必須要坐月子,三言兩語,很快就覺得我們的交談沒法進行下去了,我覺得他們沒有站在女人的角度想問題,沒有對女人更多的關愛,他們也會覺得我的觀念太傳統。我不明白為什么和最親近的人聊天也會演變成這種模式,然后我在演講里找到了答案。


我們更不傾向于妥協

“我們更不傾向于妥協,這也意味著我們沒有傾聽彼此。”是啊,當我聽他們講的時候,內心里是一片翻騰,聽到一句話想的是怎么用十句話來反駁,女人為了男人做出了多大的犧牲,生娃的痛哪是他們能夠理解的,難道闖了鬼門關,還不能好好休息一個月么?口口聲聲說的愛都去了哪里?越說越氣憤,已然陷入了自己悲憤的漩渦。我沉入了自己維護的觀點,完全不管他們為什么得出這個結論,所以我們注定無法理性地、心平氣和地來談論這個話題。

我們還聽過很多談話時注意的技巧,比如看著對方的眼睛,點頭或者微笑,總結或重復對方的話。說實話,我試過這種方式,但并沒覺得它有多么奏效,感覺談話并沒有因為這樣做而有什么不同。演講里說,忘了這些沒用的,你根本沒必要去學習如何表現你很專心,如果你確實很專心。是啊,如果你真的沉浸在一場交談里,又怎會在意是看眼睛還是看鼻子,是重復還是總結呢?

演講中提出了以下十點建議,并說即使只擇其一,只要你熟練掌握了,那么你就可以享受愉快的交談。

第一條:不要三心二意

你會這樣嗎,當別人和你講話時,你腦子里想的是其他內容。可能是他怎么還沒說完,可能是一會兒吃什么喝什么,可能是你心中煩悶的一件事,也可能是你想來特別好笑的一件事,你大腦的重點不在當前你們的交談里,而是陷入了自己大腦里牽引的思緒。

解決辦法:如果當前的談話對你沒有吸引力,那么就退出交談,不要身在曹營心在漢。

第二條:不要好為人師

自己似乎就會犯這個毛病,有時候與別人交談的時候,會說你可以這樣,你應該那樣,自己以為是在為對方出謀劃策,無形中卻成為了一個說教者。完全沒顧及到對方真實的想法是什么,只在一味灌輸自己的觀點。

解決辦法:假定自己可以從每一場談話里學到東西。學會把個人觀點放在一邊,真正傾聽對方。當把自己的觀點放在一邊,談話的人內心也會慢慢打開,你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每一個你將要見到的人都有你不知道的東西

比爾.奈伊說:每一個你將要見到的人都有你不知道的東西。換言之,每個人都是某方面的專家。無論他的身份地位,貧窮或富有都一樣。

第三條:使用開放式問題

常常我們提問的方式能夠得到的答案就兩個:肯定或否定。比如“你吃飯了嗎?”“心情好嗎?”“生氣了嗎?”所有的問題幾個字就可以完整回答你的提問。而這種答案想必回答者自己也覺得很沒勁,僅僅敷衍了事即可,對于提問者也覺得這種回答很無聊,雙方的談話很快就會中止。

解決辦法:以誰、什么、何時、何地、為什么或如何開始提問,比如“那是什么樣子?”“你當時感覺如何?”因為這樣,對方會停下來想一想,然后給你更豐富更有意思的回答。

第四條:不要固著在自己的念頭上

在電視訪談節目中,我們會看到這樣的情況,嘉賓講了一段話,主持人突然問出一個問題,而這個問題讓嘉賓甚至觀眾都感到莫名其妙。這說明,主持人可能在幾分鐘前就沒在聽,他只在心心念念想著自己要問的問題,全然沒不顧嘉賓后面再講什么。我們也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當我們和別人交談時,突然某個問題或者想法沖入我們的腦海,然后我們注意力就不在當前了,好像對方在講什么也聽不清,只在想什么時候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或者問題表達出來。

解決辦法:不要讓這些故事或想法過多地停留在腦海中,要盡快讓自己回歸到現實的交談中。

第五條:如果你不知道,就說你不知道

當別人問到一個你不知道的問題時,你是直接回答不知道,還是含糊其辭又不能給提問者帶來實質性幫助呢?如果你不知道,就說你不知道,不要浪費了自己與他人的時間,最后得到的結果是“無效”。

我們要學著:謹言慎行,為自己說出的話負責。

第六條:不要把自己的經歷與他人比較

一直以為當別人講述自己的經歷時,自己表示也有同樣經歷,是能夠拉近彼此距離的,所謂同理心。但事實上任何經歷都是獨一無二的,不要把自己的經歷與他人的相提并論,哪怕你們遇到同樣的事。更重要的是,當別人跟你講述這些的時候,你們談論的中心是對方不是你,

你不需要在此刻證明什么或者你經受了多少痛苦。

第七條:別重復表達

咂咂咂,自己常常會這樣呀(汗顏),與別人交談時,想聲明一個觀點,或者想強調自己所闡述內容的重要性,就會換著方式不停說。對方聽得耳朵起繭,自己也說得口干舌燥。

So just don't do that!

第八條:少說廢話

大多時候,你津津樂道的故事,其中的年份、名字、日期、你仔細回憶的各種小細節,對方其實沒有那么在意。他們關注的只是你,你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和他們有什么共同點,其它的他們真不在意。所以不用為自己增添煩惱,也不用為自己哪個細節沒有講到而懊惱不已,少說廢話,談話會更有質量。

第九條:認真傾聽


認真傾聽

人的本性是喜歡說的,當你說的時候,你是焦點,你可以說任何你想表達的內容,也不用去聽任何你不感興趣的東西。佛說:如果你嘴不停,你就學不到東西。因為你在自說自話,沒聽其他人的思想。這個形容很貼切:如果你沒認真傾聽,那么你們就不是在交談,而是兩個人在同一個地方彼此嚷嚷毫不相關的話。聽來很可笑,但現實里我們常常就是這樣。

第十條:簡明扼要


什么是好的交談

看到這個比喻簡直要點101個贊,它如此形象化,又讓你對好的交談有簡單易懂的理解。好的交談,你感受得到,它讓人享受其中,甚至流連忘返。

成為更好的談話者,就是要打開自己的心,放下自己的固有觀念,先做好一個傾聽者。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1. Four Basic Types: 1)Qualitative methods (e.g., Delphi ...
    Novazyyy閱讀 251評論 0 0
  • 五月春色暮,雨意綿綿,檐下水漣漣。 晚來獨把欄桿靠,懶做筆墨,胡把花葉湊。 夜近半天,不見月明樓,只影向何處
    明月扁舟子閱讀 148評論 1 3
  • 文/鏡面羅 時間會讓我們錯過對的人 時間也會讓我們遇到對的人 可我們卻有時不相信時間 就這樣錯過了不該錯過的人 總...
    鏡面羅閱讀 138評論 0 0
  • 嘿,晚上好。睡了嗎?我是十五, 這一刻凌晨,我在麗江。你在哪? 你說孤獨是什么? 孤獨是朋友在旁邊,卻跟另一個朋友...
    卡耐基的孤單閱讀 248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