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大量閱讀的重要性作者李家同為臺灣多所榮譽教授。面向對象:成長中的青少年,尤其是不喜歡閱讀或者不明白閱讀何作用的青少年。
正文
什么是真正的閱讀?閱讀后起碼得知道文章在講什么。課外書能夠獲得在教材中看不到的常識。
大量閱讀的作用:作者認為課外閱讀能夠為教材學習打下基礎。通過不同領域的閱讀,可以接觸到不同方面的詞匯與概念。
可以學會抓住文章主旨,鍛煉寫作以及在寫作時邏輯層次清晰,通順的語言表達。
作者接著還提到了一個,會形成自己的判斷能力與思考能力。因為寬廣的視角面對新信息時會延伸思考,會有所得。作者同時指出當文本誕生,作者就已死。隨便讀者如何解釋所看都可以。尤其指的文學。大家可以自由去解釋。
關于思考力,這里再多說幾句。成功的人生,很多時候就是一個“遇到問題、正視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而思考力在這個流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閱讀具有獨立思考觀點的文章。當你真正發現思考的樂趣后,你就會開始享受思考并且會在生活和工作中處處思考,那時候你將不存在堅持的問題。
當你真正發現思考的樂趣后,你就會開始享受思考并且會在生活和工作中處處思考,那時候你將不存在堅持的問題。我也經常注意到作者的觀點,也會去注意到作者是如何舉例的,文章是如何行文的。(其實我已經注意到了,還以為沒有。)
思考并回答提出的問題。你要明白思考沒有絕對的好壞對錯之分,重要的是你得開始思考,享受思考!
看看其他伙伴的思考與回答。提升思考力最重要的是看到不同人對同一個問題竟然有這么多維度的思考,拓展和啟發自己的看問題的角度和視野非常重要。
相關作品推薦:白鯨記,深河/遠藤周作,利益得失與蒼蠅王。
一些句子領悟與解讀
1.除了專業涉及的知識外,還有更多的方面是需要好奇心去涉獵。我們總先要有一些基本常識,才可能有志氣。這些信息會形成新的刺激,進而引發思考。同時反之也會對很多東西喪失興趣。作者還有這樣一個觀點“我們要幫助弱勢群體的孩子,一定要使他們能思考。要能思考,首先要有足夠的文化刺激,也就是要看足夠多的書。”如果文化刺激不夠,感興趣的事都是非常膚淺的,因此無法吸收任何稍微嚴肅一點的知識。
寫這句話是在5周之前。那個時候我感慨對很多東西都不敢興趣。現在在對金融、計算機、互聯網、文學等領域涉獵,(包括重新涉獵英語)并讀了名家著作時,看事物開始有了新的角度與深度,也對這些領域的新聞產生興趣。可見建立基本常識的重要。
2.看翻譯小說的好處:擴大國際視野,同時一些外國小說有趣更有創意,孩子的腦袋比較會胡思亂想和天馬行空。也可以有些人文情懷,知道一些國外歷史,感受一些生活中感受不到的事。
讀完整本書,覺得對我感觸最深的就是上述中的第一點,雖然經過一年半的持續的閱讀,我涉獵了很多以前不可能涉獵的領域。但閱讀的時間之外,真正讓我有熱情有沖動去了解的還是寥寥無幾。“在一方面成為意見領袖,然后再分享出來。”還是我所期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