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接觸到時間管理這一概念,聽了一些課,看了一些相關書籍,踐行了近一年,對生活的掌控感增加了很多。自以為時間管理做得不錯,開始走向高效的人生。然而前幾天聽了Angie的時間管理第一節課就啪啪打臉。原來,對于時間管理我只是門外漢。我的時間不夠用、計劃完不成,不是因為我需要做的事太多,而是我根本沒“看到”時間。
01/
用人生900宮格看自己還剩下多少時間。
人生900宮格的意思是,如果一個月算一個格子,平均壽命75歲,75×12=900個月,人生其實只有900個格子。人生900宮格這一概念早就聽說,當時想想是哦,人生也沒幾個格子了,但是沒多想。這次Angie讓我們把空白頁打印下來,然后用筆一個叉一個叉地把過去的格子畫掉。畫的過程對心靈沖擊很大,深深感受到時光一去不復返,剩下的時日不多。那一刻發自內心地珍愛時間。
有些事在腦子里想只是想,用手去做一下,用筆在紙上寫一下,視覺沖擊力完全不同。對時間緊迫感不夠的朋友可以試試。
02/
體會到時間的珍貴之后該怎么管理時間呢?
1. 用EXCEL記錄時間
記錄時間的工具和APP很多,滴答清單、奇妙清單、iphone的提醒事項、手帳本上的時間軸等都可以記錄。Angie推薦用EXCEL。工具不重要,重要的是“記錄”這個動作并固化為習慣。通過記錄,我們會發現自己的時間和想象中的不同。就跟記賬一樣,感覺自己沒花錢,一記錄月底拉賬單會猛然想起花的一筆筆。通過“記錄”這個簡單的動作,我們會清晰地“看到”時間。
2. 把時間分類
我們進行房間物品收納,物品是按使用場景分類的。碗筷等餐具放廚房,衣服放臥室或衣帽間,書本放書房。我們在人際交往中,對不同的人說不同的話題,有不同的態度。對于時間,我們偏偏忽視“區別”對待。而這一點是時間管理的重中之重。
時間應該分為常態時間、動態時間、黃金時間、碎片時間、暗時間、情緒化時間等六種。
常態時間指起床、上下班時間、午餐等固定的時間段。它的特點是穩定、固定。
動態時間指變數比較大的、沒辦法確定的時間。比如上午9點到10點這段工作時間,有時要開會有時要去看現場有時可以坐辦公室看看書。每天的任務不同,動態時間也不同。這部分時間大部分人沒有規劃,看到了卻不知道做什么,浪費了。
黃金時間指沒人打擾,可以專注進行自己任務的時間。比如中午12點到2點是我的午休時間,我可以一個人在辦公室寫作、閱讀。黃金時間是一天中最寶貴的時間。
碎片時間指零零碎碎的時間,比如排隊、等電梯、在銀行排隊辦理業務、等公交車等。這個時間大部分人在刷朋友圈、刷微博、聊天中度過。如果記錄會發現每天碎片化的時間很多,我們沒有看見,很可惜。
暗時間指無意識的時間。比如洗碗、刷牙的時候可以聽音頻、反思總結看過的文章等。這部分時間是我們大部分人忽略的。優秀的人和普通人的區別就在于前者充分利用了暗時間。
其他時間指心情不好不想做事的時間。這部分時間可以有,我們是人不是機器,機器還有保養的時候,人需要休息。但是這部分時間要盡量縮短。
針對以上六種時間,我的行動指南是:
1. 為動態時間準備B計劃。比如當天工作不太忙,在辦公室里可以拿出提前準備好的書看。或打開電腦寫文章。
2. 提高狀態切換能力。在工作時間做自己的事心里會有壓力,要注意場景的切換。比如一邊看著書來電話了,接了電話去處理事務,處理完工作繼續閱讀。切換能力對年紀大的人來說有難度,但這是必須提高的能力。
3. 努力提高專注力,增加黃金時間。整塊的不被人打擾的時間很少,非常寶貴,所以應充分利用這個時間段做最重要的事。同時,增加自己的專注力,爭取把碎片時間和動態時間也發展為黃金時間。
4. 發揮聰明才智挖掘暗時間。中午在食堂買飯排隊的時間就可以反思自己看的文章,在心里做個小總結。
03/
要做好時間管理,還有一點很重要,即精力管理和情緒管理。
下班到家精疲力竭,想要再寫作打卡也是自己為難自己了。精力就跟電池一樣,一早起來是滿格,中午是半格,晚上下班就是電量低要充電了。
所以,精力管理很重要,時刻充充電。比如,中午小睡一會,對著電腦2個小時后站起來走走喝喝水望望窗外、周末去其他城市旅游等。休息要主動,不要累趴再休息。
情緒管理也很重要,不要被職場的人際關系牽絆,保持中立、理性地對待工作。高效完成工作后,就能擠出時間執行自己的成長計劃。情緒管理包含在精力管理里。情緒不好、心累的人必然沒法專注。
魯迅先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擠,總還是有的?!痹趺磾D呢?首先,你要“看到”時間。時間無處不在,坐公交上班時間、排隊時間、刷牙時間……只要你能發掘暗時間的用法,一天24小時可以變成48小時。
愿今天的分享能給你一點啟發。
END
我是懶蟲子,不會寫作的手帳玩家。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就點個贊吧。
謝謝你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