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節里頭我們講了學習障礙這個科學概念,那么這一節里我們講一講學習障礙的具體的表現和具體的教育方法。
學習障礙是一個大的概念,它比較抽象,實際上沒有抽象的學習障礙。學習障礙它可以分為幾個具體的亞類型。
一、馬虎
這種孩子閱讀還可以,計算不太好;聽課還可以,口語表達還正常,但是抄寫方面,書寫方面非常困難。那么我們用視知覺的發展落后來解釋這個。視知覺它能很好的解釋小孩子的馬虎、粗心,還有寫作業拖拉這種現象。那么這種現象實際上是跟人類的視知覺能力有關系的,家長可能說:“我孩子視知覺也沒問題啊,視力沒問題啊。”這我要澄清一個概念,所謂的視知覺是心理上的,它不是生理上的視力,生理上的我們把它叫視力,近視、遠視、青光眼、紅光眼,或者是眼睛的某些功能,它是看不到這個東西。這個不是學習困難,學習困難指的是視知覺方面出現一些落后,這種知覺是視而不見,或者說看錯了,你再讓他看一遍,他就能看著,但是由于心理上的原因,認知加工的過程出現一些問題,所以導致了書寫上的一些障礙。那么具體來說,書寫有問題的小孩,或者叫視知覺落后的小孩,小馬虎型的小孩有這樣的一些行為表現,一個是精細工作特別差,做手工、美術、畫畫,這些能力比較差。
二、仿繪能力差
就是照著一個東西畫,這個我們一般用視-動統合測驗能測出來,讓小孩照一個東西話,這時候小孩子非常困難。
三、動作不協調
有的小的時候不會爬,經常摔跤,平衡能力特別差,夏天小孩子胳膊肘、膝蓋老有傷,腦袋不小心撞到門框上了,這個動作不是很協調。
四、聽覺記憶、語音記憶特別困難
那這些孩子還有一個問題,就聽知覺記憶比較困難。聽的一串聲音記不住,比如說讓他們倒背數字,正背數字,不行,三五七九六四五二,聽完了,背不住,再說一遍,仍然記不住,那倒背數字就更困難了,你像三五七,你得說七五三。那么我們就用這個來測驗,比如說成語,三心二意反著說,不會說了。
五、閱讀后理解能力差
閱讀之后不知道什么意思。快點讀,就磕磕巴巴讀完了,然后問他啥意思,回答問題,“不知道,我忘了。”解碼非常困難。
六、特別不愛朗讀
特別不愛出聲。抄寫也好,閱讀也好,從來不出聲,沉默、默讀。
七、同音字和形近字經常混淆
有的時候,他們字和詞經常搞混,比如說健康寫成健體,形近字大刀寫成大幾,非常多。有時候同音字經常混淆,比如“建設”的“設”寫成“射箭”那個“射”,“沒有”的“沒”寫成“梅花”的“梅”。也就是這個字在他們腦子里邊的字形不能形成,他們就反正知道發音之后便隨便安一個,提到哪個找到哪個就給安上,所以非常的亂。這是閱讀。
那么總體來說閱讀問題要比書寫問題更加嚴重一些,對人的學習影響更大一些,盡管我們說,中文當中的閱讀問題比較少,但是據我們的研究也發現,大概有3%左右的兒童有嚴重的閱讀困難,記不住字,識字特別差。那么這個問題我覺得一定要引起家長們的重視,因為所有的學習都是閱讀,將來的數學、物理、化學、英語、外語,都要涉及到閱讀能力,可以說閱讀就是學習,學習就是閱讀。那么我們在小的時候,低年級的時候要學會閱讀,到了高年級要通過閱讀來學習,所以一方面我們要學會閱讀,另一方面我們要通過閱讀學習,如果你學不會閱讀,那么將來就不能通過閱讀來學習,你的自學能力,各方面的學習能力都會受損,所以閱讀的障礙,我覺得是我們關注的重點,也是我本人課題組特別關心的問題。
家長可能要問了,我的孩子為什么會出現閱讀困難?閱讀障礙的原因是什么呢?孩子小的時候,我也非常重視教字,孩子記不住字的時候,我們比別人下的功夫更大,別人家的孩子怎么學兩遍字就能記住,我們家的孩子怎么永遠記不住字呢?這個家長感到百思不得其解。的確,這個問題非常復雜。那么目前科學沒有完全能夠回答這些問題,但是也取得了很多的進展。
首先告訴大家的是,閱讀困難跟基因有關系,跟遺傳有關系。有些家族、基因決定了閱讀的能力高低,這個確實是發現了。就有一些家族他在基因學上證明了他的確存在著閱讀障礙這種基因,所以家長不要覺得,我早期沒教育好孩子,看來還是遺傳有一定的原因。有一次我在咨詢中遇到一個工程師,他的孩子閱讀非常困難,記不住字,成語根本就不會,口語也不大好,但是不是明顯困難。這個孩子就是三年級了,才認識了六百多個字,相當于一年級半,家長非常的著急,因為那孩子學習的時候非常痛苦,說是不是要降級,到了降級的邊緣。后來我就找到他媽媽,我說:“你小時候有沒有閱讀困難?”她說:“我沒有啊。”然后就考了她單詞、閱讀,包括解碼速度,就剛才不說命名速度嗎?做數字,他媽媽做的非常快,很流利。待會我把他爸爸叫來,我說:“你怎么樣?有沒有這困難?”他說:“哎呦,我小時候閱讀非常困難,我現在閱讀也非常困難。”他都大學畢業了。他說:“我現在對工程方面的書讀起來非常的困難,我只不過是有一些工程方面的知識我能夠連起來,所以在閱讀的時候,我就猜這本書。因為是工科,所以我能猜出來,能讀懂。但是你讓我讀文學的書,讀一些《讀者》《文摘》什么的,我就特別困難,我就根本讀不懂。我特別不喜歡文學。”后來我讓他讀數字,他就讀,我發現特別慢:“三……五……七……九……六……”我說,你快點讀,他就讀不快,跟他兒子一樣。后來我就問他一些詞,我說:“春風又綠江南岸,這個‘綠’什么意思?”他說不知道。我說:“‘晚秋’的‘晚’是什么意思?”他說不知道。他愛人在旁邊說:“晚秋不就是深秋嗎?快到冬天的秋天。”他說:“你這么說我不就明白了。”我發現他對好多書面語,這個詞、成語什么的他不知道什么意思。所以他的能力確實挺怪的,其他功能,人際關系什么都不受損,幾何圖形不受損。他學工程還挺好,但是就是記單詞,理解這個詞義不行,也就是我感覺他的語義思維不好,形象思維不好,所以閱讀障礙在腦功能模式上,他是右腦的能力強于左腦,所以左右腦的功能是不一樣的。那么閱讀困難的人,他們往往有著超常的右腦,所以他們偏好加工圖形。上次我咨詢室來了一個小孩子,都高二了,我說你愛讀書嗎?他說我愛讀書,很愛課外書。我說你這書包挺鼓的,給我看看里頭是什么書?他說好吧。拿出來,第一本書《加菲貓》,第二本書《機器貓》第三本書是《藍皮鼠與大臉貓》。我說你看看,你都高一了,你應該讀《讀者》那樣的雜志了,可是你還在讀這些漫畫,你全是讀畫了,這樣的話你的學習成績當然好不了了。他說是,他說我特別不愛看那字,我一看那字時間長了就特別累,特別疲勞,而且他說我一加工文字,就覺得特別沒意思,很枯燥。我說你老看那圖,我還看圖還看不懂,咱們正常人由于老閱讀,那圖咱們反而看不明白。你像那個《機器貓》,你看咱們好多閱讀好的人看不懂,它沒什么邏輯,它那個邏輯都是跳躍性的,不是一步一步推理的,所以這種人,往往他的思維創造性很不錯,跳躍性很不錯,空間想象能力不錯,但是閱讀是時間性的就不行了。你看從前往后讀帶有時間性的,他就比較差了,所以這種人往往是同時性加工,空間、幾何,學這個不錯,但是學語言的東西,尤其是英語這種長串聲音加工,那就非常吃力了。這是左右腦不平衡的問題。實際上我個人覺得,閱讀障礙之所以比較嚴重,比較多,我覺得可能還是跟人類的進化有關系。那么人類總體來說,大腦偏好聲音加工,因為純聲音的歌聲、叫聲,進化了幾十萬年,幾百萬年了,人類早就會唱歌,會交流,口語也時間比較長了。我個人覺得,人類的大腦比較偏好,語音加工。因為語音加工進化了幾十萬年,甚至幾百萬年了,原始人甚至在始前進化的階段,他就有聲音了,叫聲,口語的交流,所以這個腦,一定是進化的比較早。古老的腦適合聲音加工,所以很少有純語音困難的人,就口語表達困難的人非常少,除非是外界的損傷。還有人類加工純圖形的也沒有太大問題,這個也是比較古老的腦,加工一個視覺的圖形,一個顏色。你看色盲的人比較少,立體空間透視有障礙的人非常少,所以加工圖形這個也比較符合人類的天性,所以看圖是比較符合天性的,看電視我們就比較愛看,看電視那感覺跟看報紙的完全不一樣,它是圖畫的,我們人類一看,挺親切,那聽收音機也沒事。你看那很多人愛聽收音機,這也不會出現問題,聽吧。看電視也沒有問題,但是閱讀就有問題。因為閱讀文字是五千年才出現的,五千年前有文字。那這個文字是什么,文字就是形聲的這個捆綁。你加工一個文字,看到這個形,馬上得記住它的音,記住這個音了,下次還得把它行給記住了,我還能給它寫出來。所以你看這個捆綁加工,這是我們最新研究的成果。這個閱
么發現了閱讀困難,我們也診斷出了閱讀困難,我們怎么去干預呢?我們在家庭教育當中應當注意什么問題?那下邊我來介紹一些,常用的一些方法,家長看一看在家里頭我們能不能實施操作。
糾正閱讀困難的方法:
一、聽語音的訓練(繞口令,聽故事)
咱先說繞口令。繞口令很重要,它實際上是讓孩子能夠聽一連串相似的聲音,然后能把它記下來,再復述。比如“前邊來個喇嘛,手里拿個鰨目……”這都很難的,有好多小孩從來沒接觸過繞口令,不像咱們小時候,家長經常給我們繞口令,現在小孩繞口令接觸的很少,你跟他這么說,他記不住。所以用說繞口令訓練他對語音的連續性的加工,讓他能夠記住,能復述出來。“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吃葡萄不吐葡萄皮。”所以口語很重要。那么在學前階段很少接觸字,這時候家長就應該練口語。研究表明,口語好的人,口語豐富,用詞豐富,腦子里邊儲存了很多詞匯,他在將來學字的時候就非常容易。還有聽故事,在小孩子階段,學前,我們可以經常給孩子們講故事。你看小的時候經常聽故事的人,一般來說就能夠有效的預防閱讀障礙,長大了閱讀就沒事了,偏好語言。所以家長應該在孩子睡覺之前多給他們講故事。但是講故事要把它作為一種訓練,早期干預來做的話,你講完之后你就得提問,把故事設計成有結構的,復述,讓孩子用他自己的語言復述一遍,這個能力很重要,他得記住這個故事的情節,他得把故事在腦子里邊能夠再組合一遍,而且還能夠表達出來。還有我們講故事之后要提問,就故事的內容進行提問。這個提問有兩種,一種是記憶方面的,比如說大灰狼有多大年齡了?是老的還是小的?有幾只小白兔?這主人公的名字叫什么?小姑娘穿什么衣服?小男孩叫什么名字?可以問記憶方面的,但是你不要光問記憶方面的,尤其是歲數比較大的孩子,要問推理方面的。你比如說,我講完了,你能不能給我這個故事起一個名字?還有,這小孩為什么后來離家出走?大灰狼是什么樣的性格?大灰狼的品德怎么樣?可以設計些推理的任務,這樣的話在閱讀的時候增加小孩的興趣。如果光是記憶,小孩反而不感興趣。如果你讓小孩動腦筋,推理,小孩往往比較感興趣,所以這是聽覺的,聽故事。
還有聽數字,聽聲音、字母,給孩子一串字母,ACDF……五個以上讓他復述,數字也行,字母也行,或者是成語也行,然后反著倒背,反著復述,這也可以。所以聽覺很重要。所以我覺得閱讀始于聽。西方的研究也證明,語音意識很重要,能夠把音節給拆分了,所以我建議家長們在學前階段,在低年級階段,一定要大量的進行語音方面的訓練,讓孩子們愛出聲,不要沉默,書聲朗朗,這樣有利于解決閱讀困難。因為閱讀困難的人他們視覺比較好,聽覺比較差,就是不愛說,打死也不說,那你就得說。
二、在抄寫的同時要出聲
我覺得剛才我說語音意識方面,那么在書寫方面,在抄寫的時候一定要出聲,閱讀的時候一定要朗讀,就是把形和聲音連起來。英語為什么好多人抄一百遍還是記不住?就是不出聲,英語必須出聲,teacher,mother,father,邊抄邊出聲,就能記住這個字形了,而且聲音也記住了,這叫形音捆綁,把一個形和一個聲音捆綁起來的時候,我們就能夠有效的學習。朗讀也很重要。我覺得對閱讀困難的人來說不要默讀,要朗讀,有幾個好處。首先,朗讀能夠練聲音的記憶,通過聲音來記這個內容,這個比較符合人的天性。第二,如果你朗讀了,老師和家長能知道你什么地方出問題了,默讀的話他們就不能發現了,朗讀的話就知道哪里停頓,哪里添字減字,哪里沒理解,因為沒理解時讀的話是沒有語氣的,所以要朗讀,不要默讀。但是人有差別,有的人要他出聲非常困難,這時候家長要有耐心,要有智慧,要看到他這方面有困難,所以我覺得要練。
三、建立字的結構意識
我覺得漢字和英文完全不一樣,英文是表音,二十六個字母組合表音,漢字不是,漢字是表意的。漢字一個最大特點就是它在構字的時候,有意義。比如,三點水的“江”“河”“渴”,總是跟水有關系的。兩點水就跟“冷”有關系,“冰”“冷”“凍”,都是表意。言字旁,“語”“說”“話”,都是跟“言”字旁有關的,所以漢字表意,我們要利用這個優勢,要教孩子們偏旁的意義。“器皿”的“皿”,上邊有一撇就是“血”,為什么呢?因為殺豬殺羊的時候,把血滴到器皿里頭,這“血”字便出來了。還有“溫度”的“溫”,一個“日”,太陽,把器皿里的水曬熱了,蒸發了,這就是溫度了,溫度上來了。所以像這種字的意義,完全可以產生很多聯想,這是很重要的,因為閱讀困難的人他的語音不好,形音捆綁不好,但是他的智力沒問題,理解能力沒問題,所以我們要利用這個優勢,用理解來補償他的形音捆綁,形音記憶的不足,理解了他就記住了。所以我們要看到正常人不需要這樣,正常人讀一遍就記住了,他不行,他得理解它,所以要把字的結構教他。那除了偏旁的意義之外,還有一些字是表音的。比如說,“何”,它的右邊“可”是表音。再比如說,“童年”的“童”,“目”字旁加一個“童”就是“瞳孔”的“瞳”。如果我們知道了“皇帝”的“皇”,在它左邊加一個“蟲”字旁,就是“蝗蟲”的“蝗”。所以漢字當中有很多是形聲字,就是偏旁跟整字的發音是一致的,如,“只”和“織”。所以我們知道了偏旁的發音,我們就知道了字的含義。所以這個結構意識我們也可以訓練的。
第三個方面就是多重感覺通道。也就是說我們可以用視覺以外的記憶來訓練閱讀。很多人視覺記憶不好,看一遍記不住,但是他可能觸覺記憶不錯,動作記憶很好,所以我們可以讓他摸字。比如說我見到一個小孩,教一百遍單詞不會,但是玩麻將,他會摸啊,玩一個麻將一摸,二餅,再一摸,三條。人家是過目不忘,他過“摸”不忘,觸覺記憶很好,所以我就建議家長,讓他摸一摸字,空書法,拿個沙盤,弄點濕的沙子,在盆里頭讓他用手指頭在沙子里寫,空書法,注意觸覺,用觸覺來加強他的記憶能力,他就比較好。
還有聽助讀這個訓練也不錯,建議家長可以把一些文字的東西變成聲音的東西,變成錄音磁帶,外文叫“tapebook”磁帶書,讓他聽,跟著讀,這他就好了。因為他腦子里邊聲音很弱,所以用聲音來支持他,這樣子比較好。還有大字書,字要大一點。有的小孩子閱讀困難,就因為字小,當字比較大的時候,他讀起來比較舒服,所以大字書也是不錯的。
還有分享閱讀,就是孩子不愛閱讀的時候家長要介入他的閱讀過程,分享閱讀。什么叫分享閱讀?就是你讀一段,我讀一段,或者你扮演一個角色,我扮演一個角色,當家長介入孩子們的閱讀過程的時候,跟孩子們分享了成長經驗,孩子們閱讀的興趣也提高了,當閱讀興趣提高之后,他們就能夠自己看書,自己學習了,所以他們就能夠補償學習方面的困難。所以閱讀的經驗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你想問我,你用一句話來概括閱讀困難的這種訓練,我就覺得是“讀,讀,再讀”。英國的一個四年級兒童,一年的閱讀量是150萬字,五年級的兒童閱讀量是200萬字,那相比之下,咱們的孩子看電視的時間還有寫作業的時間遠遠超過了閱讀的時間,我想這樣對孩子是不利的,所以家長們要重視閱讀經驗,閱讀能力的培養。只有通過閱讀才能矯正閱讀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