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的發展是最近幾年的事兒。我清楚地記得,2010年大三想買手機,那時候糾結的是買個電腦鍵盤似的諾基亞還是普通按鍵機。沒想到這才幾年,如日中天的諾基亞已經幾乎消失不見了。
真有一種滄海桑田的感覺,禁不住感嘆科技更新換代太快了。與此同時,知識也呈現出幾何級爆炸性增長。
智能手機帶來的巨大影響,顛覆了我們的認知。它傳輸的海量信息,讓我們無時無刻都處在一個信息爆炸的世界里。加上生活節奏的快速化,焦慮、不安成為每個人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其中一種是對知識永遠也學不完的恐慌。
人的一生有限,我們就算一天24小時都在學習,也難以窮盡浩瀚知識的海洋。何況,每天睡覺8小時,除去吃飯,工作,娛樂,剩下4個小時用來學習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好東西是無窮的,想要都擁有根本是不現實的,而且也是沒有必要的。
說說我的想法,或者稱之為應對之道吧!
1.首先必須要從頭腦深處認識到知識的無窮盡性。
因為它的無窮無盡,所以干脆放棄想“一網打盡”的不切實際的想法。從心底給自己松綁。
2.懂得取舍。將有限的精力,尤其是稀有的注意力放在最喜歡、最擅長的領域,認真鉆研。
社會分工越來越精細,研究領域越來越廣,想要成為通才的難度不斷加大。與其皓首窮經,不如選擇一個或幾個相關領域,這樣的努力才會更有效果。在一個領域做到極致比任何領域都泛泛而談要好的多。
知識更是如此,在精而不在多。
3.不斷吸取新知,擴充舊知,構成圖式,學以致用。
知識是零散的,如果單純學習,不加思考,只能是散落的珍珠,而且易散。只有找到知識間的聯系,把它們按照內在的邏輯關系串聯起來,才能熠熠生輝。這正像一串珍珠項鏈,單個的珠子雖然也光彩奪目,但用處畢竟有限,組合起來成為項鏈才能被人穿戴,發揮更大作用。
4.找到自己的使命,響應感召,為它奮斗一生。
這一點比較難以實現,一旦找到了自己想為之終身奮斗的事業,再苦再難,也有精神的支撐。
我要把教育當成終身的事業,為其奉獻一生,將我的青春年華、才智見識,交付于教育,做一個有良心、有職業操守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