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文蘭姐寫的《致敬寫作群》,深有感觸。
最近時常有這種想法,為什么上大學的時候可以每天堅持早起英語晨讀、上專業課、參加大學生科創比賽、在學校勤工儉學、不間斷地帶家教、準備研究生入學考試等等,雖然每天很忙碌但很開心?而現在卻有種被瑣事纏身,時常以忙為借口不斷為自己開脫。
生活節奏很緊張的時候,心思會全都放在怎樣更好地提高效率上。一旦慢下來,就會有各種各樣的事情走進來收割注意力。就像跑步、爬山一樣,一鼓作氣就堅持到終點、上去了,一旦中間開始休息,就總會覺得自己累需要繼續休息一段,很難再保持和之前一樣的速度。
那為什么會這樣呢?上周波波對他即將要參加的BEC考試產生了畏難情緒,猶豫要不要去參加考試。我說那是借口,因為有了退路解釋說它不是剛需,為不去參加考試找到了“看似合理”的理由。其實對他的分析也是對我自己說的。為什么當初認定這條路是自己喜歡的,每天晚上熬夜到兩三點復習教材只為了理清專業課的知識脈絡,現在得到了想要的,稍微干點活加點班辛苦一點就忍受不了,喊累?真的累,還是心里想要的太多擾亂了心智?
我和波波說,要把注意力放在備考上,而不是要不要去參加考試這個問題上。又何嘗不是告訴我自己,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提高個人能力和做好手中的事情上,而不是想著怎么那么累如何為自己開脫。
既然做出了選擇,就一定把它做好。從古至今已經有無數案例說明,人和人之間的差距不是智商高低,而是對待事情的態度。優秀是一種習慣,一旦松懈下來,開始將就,這個世界回饋給你的也只能是將就。
最后我想說,每個人心里都有一把衡量自己的尺子,要對得起自己!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致親愛的自己和各位戰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