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教科書,這真是我見過的最丑的封面。
「注:我與本文中提到的書及人沒有任何關系!」
當然,也懷疑過是不是我的眼光出了問題,或者是當今的審美在我不知道的情況下有了大動作。但顯然不是我一個人這么想——
是了,一本書的封面很丑有什么值得大驚小怪的?
如果放在其他書,當然不值得。但是放在這本書,就是疑點重重。請聽我的解釋...
這件事,要先從出版社說起。買書多了,對一些出版公司的風格就會有一些直觀感受。做這本書的公司叫「讀客」,如果你對這個名字不熟,那么熊貓君這個形象多少應該有所耳聞。2006年才出道的新秀,一登上舞臺就是大手筆,每本書的銷量都在20萬冊以上,《藏地密碼》《侯衛東官場筆記》《卑鄙的圣人:曹操》《鬼谷子的局》……論暢銷書,我只服讀客。
暢銷的背后,是個神一樣的男人。在百度百科對讀客的介紹里,有這樣一句話讓人很在意:「讀客自創立以來,以像賣牙膏一樣賣書的營銷理念」。這什么鬼?原來,他們「將先進的快速消費品營銷方式引入圖書行業」,即使用了「跨界武器」來賣書。不過,如果你知道它背后的老板是誰,這就一點也不奇怪了。這個人叫華楠——
注意紅框標出的部分,在業內鼎鼎大名的華與華。弟弟華楠現在掌權讀客。講到這里,我們就能知道為什么「像賣牙膏一樣賣書」了,當年華與華的經典案例之一:田七牙膏。當年這個廣告出現時,每次拍照不是喊「茄子」,而是「田七」,讓一個品牌攻占生活場景,神來之筆。他們的客戶還包括葵花制藥、哈藥集團三精制藥、晨光文具、黃金酒、黃金搭檔等等...
聰明,那本書的作者正是另一個男人。哥哥華杉(上圖靠前微胖的那位),華與華的掌門人。寫了這么一本書《華杉講透孫子兵法》,他還有一本《華杉講透論語》,當然最出名的應該是《超級符號就是超級創意》。《講透孫子兵法》兵法在豆瓣給出了9.0的逆天高分,跟如雷貫耳的《萬歷十五年》(黃仁宇)打了個平手。
那么,問題來了,這么大神級別的人,為什么會用這種渣渣級別的封面?
大學時上經濟學課程,老師說,世間一切問題在他眼里,都是經濟問題;對華與華來說,這個設計應該是一個營銷學問題;而對我而言,世間一切問題都可以還原為心理學問題。讓我們從心理學來解碼一下——
一切皆有模式。我每天起床,右腳先落地穿鞋,然后走向衛生間,用左手拿牙刷右手拿牙膏,擠上牙膏,再打開籠頭接一杯水.....幾十年日復一日,從未改變。這就是行為模式,天長日久中形成的習慣,不需要意識參與就會自動化完成的一整套動作。摸透一個人的模式,可以輕易致其于死地,柯南里經常有用習慣殺人的故事。消費者買書,有一套習慣性的動作模式:看到感興趣的書——拿起書翻看——購買或者放棄。讀客封面的設計,顯然是吃透了讀者的購書模式,《講透孫子兵法》是個典型。
鶴立雞群。如果把一只鶴放到一群雞中,我們一眼就會注意到鶴。原因在哪?是因為鶴更加優秀顏值更高嗎?那么反過來想想,如果一群帥哥中間,放上一只楊迪,你會先注意到誰?可見,這跟顏值毛線關系都沒有。真正的秘訣在于「與眾不同」。美國營銷專家賽斯高丁說:「見過10只奶牛以后,你就會習以為常了,可是,在這個時候,如果出現了一頭紫色的奶牛,你的眼睛一定會為之一亮!」此書采用了鮮艷的黃色,可以在書堆里吸引住讀者的目光。我們看把這本書用這種方式放進書架的效果(如果是書店攤開的效果將更加扎眼)——
行為誘導。當讀者把書拿起來時,事情就成功了三分之一。接下來很多書商干了傻事,給書做了塑料封皮。讀者的行為被阻斷,以至于無法判斷書的內容好壞。他能看哪里?連目錄都看不到。只能憑借對書的觀感來猜測內容,對于讀者,風險太大了。在這個階段,讀客干的太漂亮了。「先看封底!」四個大字,配上表達強烈情感的嘆號,讓人不得不被好奇心驅使,翻到最后面,一定要看看到底是什么?
最終看內涵。封底到底是什么?把讀者引導到這里來干什么?當然是展示我的好,我的美,我的核心優勢。讀客在封底寫上了書中一些精華的段落,把書中真正打動人心的家伙展現出來。這跟書皮的顏值形成了一種奇妙的反差,看完有種「矮油,不錯喲」的感覺。這里也有技巧,注意它的措辭——「被誤解最多的...」言外之意,你以前讀的都是假書,我這才是真諦。所以,乖乖掏錢吧!
幾個動作行云流水,一氣呵成,讓人好生佩服。
我想,我們都是需要一些與眾不同的。最近剛看完一本書,作者說,「有趣是一種意外」。暢銷書是這樣,寫作是這樣,生活何嘗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