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記得看過一部小說《婆婆丁》,婆婆丁是女主人公的名字,當我為小說中人物的悲慘命運唏噓不已的時候,我也知道了“婆婆丁”這樣一個土得掉渣的名字其實也是蒲公英的別稱。蒲公英的英文名字來自法語,意思是獅子牙齒,因為其葉子的形狀象一嘴尖牙。小時候,還不知道蒲公英是一味中藥,那時候,我只是貪玩。蒲公英開敗以后,頭頂撐起一個滾圓的絨球,像一個透明的水晶球。摘一朵在手里,對著嘴巴吹去,絨毛飄飄揚揚撲到玩伴的臉上,甚至鉆進衣領里一些,在玩伴一驚一乍的追逐中,享受童年的快樂。
知道蒲公英能吃,是前年的事情。鄰居患糖尿病好多年了,印象中她似乎格外的注意飲食的調養。周末,約好去公園晨練,在一片草地上她發現長了好多的蒲公英,花蕾初現,葉子嫩嫩的,幫她拔了一些。下午,她居然送我一小盤涼拌蒲公英,叮囑我吃時一定要搗上蒜泥,放上醋,蘸了蒜泥清吃,其實,這也是涼拌菜慣常的吃法。綠森森的菜置于白色的碟中,煞是有食欲,嘗一口,一種淡淡的苦味兒清清爽爽地穿過肺腑。竊想:我是不是一口吞下了春天呢?
談及蒲公英,還得說兩件事。一是,一同事產后,臉上起了好多的色斑,愛美的她自然苦惱不堪,據說排毒養顏藥吃了不少,效果依然不佳。后來上美容院,人家告訴她用蒲公英花朵煎成藥汁可以去除雀斑,到底是不是有效果,我沒有去考證,不過,看到她的皮膚越來越白皙干凈,我推測,蒲公英花朵也是一種香藥草呢。還有一事,是說自己的,前段時期,由于單位上報各種材料,一連好幾天趴在電腦上,用眼過度,目赤紅腫。去看醫生,老中醫開的方子很簡單,蒲公英30g,黃芩10g,水煎,熏洗患眼。連續洗了幾天,不適感消失殆盡。
苜蓿
提到苜蓿,不能不說它的別名——金花菜,草頭。大凡花被冠以“金”字,容易使人產生金燦燦的感覺,自然覺得它的貴氣和不凡了。“草頭”,字面意思應該理解為草木類的頭目。所以呀,從名字上說苜蓿在百草中也可算作大名鼎鼎了。資料中稱苜蓿含有最豐富的維他命K,成分之高,駕乎一切蔬菜之上,其他如維他命C、B也相當豐富。如果真是這樣,看來我以后大可不必花冤枉錢買什么養生堂的維C維E吃了。
喜歡花的人大都了解一些花的花語,什么玫瑰啊、百合啊、康乃馨等,可是,小小的、不起眼的苜蓿,也有花語。苜蓿的花語是“幸運”,這一點你大概沒想到吧。苜蓿草又名幸運草、四葉草。四葉草的每一片葉子代表的意義都不同,它第一片葉子代表真愛,第二片代表健康,第三片代表財富,而第四片葉子則是代表名譽。一般說來,在十萬株苜蓿草中,才會發現一株是四葉草。四葉草出現的幾率是十萬分之一,因此四葉草是國際公認的幸運象征。雖然我不太相信找到四葉草會讓人變得幸運的說法,但是畢竟是一個美好的傳說,不是么?
幸運的苜蓿草,在物質匱乏的年代,確實填充了人們的癟癟的肚子。和母親聊天的時候,常常會談到吃苜蓿的事。小時候,家里姊妹多,父母親上班無暇顧及我們,我和姐姐常常被送到鄉下的姥姥家。那時候,我不知道苜蓿菜可以食用,這樣澀澀的東西,怎么下咽呢?姥姥把苜蓿和面粉攪拌在一起,上籠屜蒸熟,然后撒一點鹽給我們吃,或者做成苜蓿菜盒子吃,也一樣吃的津津有味,齒頰留香。
前幾天,陪母親去菜市場買菜,發現竟然有菜農在買苜蓿,買了一塑料袋,回家將苜蓿揀去老梗黃葉洗凈后一部分拌涼菜,剩下的母親說要包苜蓿餃子。苜蓿的吃法,當然以新鮮為最佳,在春天吃苜蓿,我想,不僅僅是苜蓿的味亦雋美,更多的是一種對過去時光留戀的情結吧。
苦苦菜
春風吹,苦菜長,荒灘野地是糧倉。苦苦菜遍布全國, 寧夏人叫它“苦苦菜”,陜西人叫它“苦麻菜”,李時珍稱它為“天香草”。
在眾多野菜中,苦苦菜應該是以其藥用價值名世的。人們在勞作中蹭破皮,割破手,隨手拔起一棵苦苦菜,在手心里團揉一下,掌心合在一起搓一會,然后將汁液擠進傷口去,這樣反復幾次,很快止血、結痂、痊愈了。當然,作為野菜的苦苦菜,苦中帶澀,澀中帶甜,新鮮爽口,清涼嫩香,依然是人們喜歡吃的東西。而且,人們還“研發”了不同的吃法,比如,有人喜歡把苦菜燙熟,冷淘涼拌,調以鹽、醋、辣油或蒜泥,清涼辣香,吃饅頭米飯佐之,使人食欲大增。有人用黃米湯將苦苦菜腌成黃色,吃起來酸中帶甜,脆嫩爽口。還有的人將苦苦菜用開水燙熟,擠出苦汁,用以做湯、做餡、熱炒、煮面,各具風味。
清代的顧景星在災荒饑饉無食之年,撰寫《野菜贊》,救荒、救饑饉,救了無數民眾的生命,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好事。而今,野菜成了人們餐桌上的美味。但當野菜從胃轉移到心上,并在那里扎下感謝的根的時候,片片的菜香就被賦予了特別的情感,加重了飲食文化的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