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Chuck?”
“Howard Hamlin is a Snake ! ”
我很少參與這類話題。
毒師宇宙能從諸多電視劇作品中脫穎而出,最難能可貴的一點莫過于:從主角到配角乃至龍?zhí)祝宋镄愿裰畯碗s層次之繁多,通常不是三言兩語就能簡單概括的——至少,得等故事講完是吧,記得Todd Alquist同學嗎?販毒,殺女人,殺小孩,活脫脫一典型的反派惡棍。但在被Jesse勒斷氣后,一段手機鈴聲,一塊真實的人性碎片,在落幕前的最后幾分鐘還在持續(xù)對人物形象進行刻畫。
總而言之,給角色下總體的評價可能依然為時尚早,我們可以聊些其他的。
1.魔幻現(xiàn)實主義
Gus頂著血肉模糊的半邊臉整理衣領,如果說這個鏡頭是魔幻現(xiàn)實主義在《Breaking Bad》里最顯著的注腳,在當下的故事里,“電磁波恐懼癥”從一開始就接過了這面旗幟。喜歡玩攝影的人可能都有體會,大部分時候躺在相機存儲卡里的照片都索然無味,絞盡腦汁拉曲線,換濾鏡,始終缺乏令人感到眼前一亮的東西。但就在一些令人感到乏味的日常生活情景中,有極少數(shù)人,居然真的能拍出“決定性的瞬間”。
凍酸奶、餃子、牛排、冰淇淋...每天都有無數(shù)人走過這個通道,但卻讓你感到很陌生。
2.都說Saul Goodman真的上線了
從音樂店到社區(qū)服務,一切是那么的輕車熟路。毫無疑問,他配得上風騷二字,也許問題出在“律師”二字上:
優(yōu)秀的策劃能力、敏捷的應變、不惜多次鉆垃圾箱的吃苦耐勞,再加上強大的執(zhí)行能力——正如樂器店那兩個2貨說的,你找來的不過是幾個大學生。沒錯,在普通人看來,后來Franchesca+Huell這種團隊同樣業(yè)余而奇葩,然而,Saul領導著這些草臺班子做到了什么?
上次我說,Saul這輩子就死抱著“points to Camera“過日子,等看完所有這些劇本才發(fā)現(xiàn),這個大忽悠居然能相當專業(yè):
*Are you ready to be a Star ? 開篇先用問句的形式拋出問題(吊人胃口)——引出樂器店——列舉優(yōu)勢(充滿煽動性的語言)——強調(diào)以廣告的名義購物有優(yōu)惠(有助于提升轉(zhuǎn)化率,同時還有據(jù)可查)——再次強調(diào)樂器店。
整個套路不僅井井有條,而且都打到了點子上(會拋出問題吸引人,能做到這一點的營銷人員簡直鳳毛麟角,我印象中羅永浩是一個)。
*在推廣過程中,隨時從實際情況出發(fā),對推廣策略進行調(diào)整——舍得了孩子去套狼,例如大膽讓利吸引客戶(第一支廣告免費),
*看看實際報價,即使第一支免費依然利潤可觀!
*當發(fā)現(xiàn)客戶有耍流氓不認賬的趨勢,開動腦子隨機應變,手段是下作了點(講真,談到下限,和商場上很多公司比Saul已經(jīng)是白蓮花了),但不僅挽回了損失而且還賺回一把簽名版電吉他;
總而言之,如此風騷的運營推廣能力,實在讓人折服,比現(xiàn)實里一大票年薪幾十萬的運營總監(jiān)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只可惜上了律師這條船,一失足...
3.時間是把殺豬刀還是美圖秀秀
第五集Huell回歸,那明顯瘦削的身影令人頗為感懷。與此同時,有些鏡頭忽然讓人意識到,出生于1947年(只比川普小半歲)的Jonathan Banks,已經(jīng)七十歲了。
雖然是“前傳”,但比起七八年前,Mike的老態(tài)其實挺容易看得出來。
射擊一雙運動鞋讓毒品灑下,在空調(diào)上扎洞好讓Hector脫衣服,Mike和Nacho這種辦事很講究“Cover”的類型,給我們這些觀眾(習慣了以本能反應為主要生活方式)帶來很強烈的新鮮感。七十歲,我們身邊很多老人到了這個年紀,可能連去籃球場占場地跳廣場舞都沒興趣了,Jonathan Banks還在使用追蹤器、金屬探測器這些高科技器械,殺人越貨,搶劫養(yǎng)家,樣樣精通。
有一句著名的雞湯說,別因為走得太遠而忘掉了初心,其實是屁話。大部分人活得渾渾噩噩,真正有初心的人,卻從來未曾把初心忘記過,即使它被深埋在荒原中,他一定能找到。
不知道宴席還能持續(xù)多久,或許,這樣的藍天和曠野,已經(jīng)足夠讓我們安靜下來,在無數(shù)個日夜里慢慢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