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管仲有句名言“善人者,人亦善之”。你是什么樣的人,就會生活在什么樣的世界。如果你是好人,這世界就會對你好一點;如果你是壞人,這世界就會對你壞一點。這一現象,源自于心理學已證實了的一個概念 , 「自證預言」
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見萬物皆是佛
蘇東坡與僧人佛印是好朋友,一天,蘇東坡對佛印說:“以大師慧眼看來,吾乃何物?”佛印說:“貧僧眼中,施主乃我佛如來金身。”蘇東坡聽朋友說自己是佛,自然很高興。可他見佛印胖胖堆堆,卻想打趣他一下,笑曰:“然以吾觀之,大師乃牛屎一堆。”佛印聽蘇東坡說自己是“牛屎一堆”,并未感到不快,只是說:“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見萬物皆是佛;心中是牛屎,所見皆化為牛屎。”
自證預言
自證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是一種在心理學上常見的癥狀,意指人會不自覺的按已知的預言來行事,最終令預言發生。例如若你自認不是讀書的材料,那即使有時間也不會用來溫習,因為你認為讀了也不會懂,結果考試一塌糊涂,然后你對自己說:“果然我不是一個讀書的材料!”這個概念放在管理學上就有這樣的演繹:有人對你說你跟這個下屬合不來,你就會不知不覺的專挑對方缺點來看:他眼細鼻扁頭皮多,聲大沒準廢話一籮筐,越看越不順眼,結果大家因小事而反目,完全不能合作,預言便實現了。相反地,假如你相信下屬是能干的,你自然會多給他機會去發揮,他犯錯了你會包容,結果他亦不負你所望,成為一個出色能干的人。
在心理學上,「自證預言」是存在的,人并非被動地任從環境影響,而是主動地根據個人的期望,作出相對性的思想及行為反應,而使期望得以實踐。
「自證預言」亦可作為運氣的成因之一。當我們渴望某一件好事情發生時,會傾向於找尋符合該期望的正面訊息,而那些正面訊息又誘發我們找尋更多的正面訊息,使我們變得越來越樂觀和充滿自信,行為上也變得更積極,大大地提升了成功的機會。相反地,如果我們越擔心壞事情的發生,便會越留意不利的訊息,不利訊息越多,心情越加焦慮不安,行動消極、被動或過度保護自己,最后更容易地誘發了壞事情的發生。
當你越認為社會是黑暗的,依據「自證預言」的理論,你就真會生活在黑暗的社會里,忙于勾心斗角,投機鉆營;而幸運兒則是那些認為世界光明自己好運的人,在「自證預言」下,不斷地吸收正面訊息,樂觀的人,更容易遇到貴人,優秀的人、值得尊重的人更容易獲得幫助,整個人的成功機會也越高。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辛棄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