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久未曾執筆,不希望放下,即使寫的無趣無味,文筆糟糕,也試著堅持吧,就當,留下些印記。
離上一次真真切切靜下心來去寫東西,已經很久了吧。時光輕輕跳過一個個轉折點,不知不覺,身邊的人事物已然變化太多。就連上一次執筆所寫的內容,在腦海中業已模糊,伸手卻無法抓住絲毫。
寫東西最多的時候,還是當初高中吧。老師有要求我們每周要上交數篇隨筆,有時敷衍著流水賬就交了,有時一時興起,也能寫個兩三千字。隱隱約約還記得,最后寫的一篇長文,結尾是“沒有了當初生命的熱烈罷了”,像是一篇游記,也像是一篇思憶故鄉的文章。
文章的起源則是源自很小時候,遠離故土在北方,一年也只能回去一次,對于孩子來說,已是十分漫長的了。寫的時候,慢慢去回憶了兒時的感受,已經成年后再度去到那個充滿童年回憶的城市,觸景生情之下心中的念想。腳步所及之處,處處破敗老舊,卻能勾起兒時中的點點滴滴。成年后,生活所在是南方,離故鄉也很近,每年回去一次,也許因為年長后,對時間跨度的感受也不同了吧,不再有那樣的思念。思念的元素,遠方的親人,老房子的點滴,遙遠的距離,都或多或少削減了。親人來到身邊一同生活,兒時的玩伴少了來往,那處的點滴也少了不少讓人思念的動力,距離感也因交通的便利而幾乎不復存在。寫作中,只能靠著回憶與淡淡的懷念,嘗試著沉浸,由筆觸與腦海中一個個出現的詞匯語句去敘述。那時許多的文都是這樣嘗試著沉浸到過去才能寫出來,但也是最能寫出心中感受的時候。
慢慢的,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有點找不回那樣沉浸的感覺了,也好久好久沒有靜心嘗試去寫寫東西,寫寫心中感受。默默覺得自己變得俗不可耐,讀書好了,寫文少了,偶爾想起竟莫名安慰自己, 少些文藝,多些實際,有那時間矯情,不如多看看創業方面的書籍。或許現在也是在矯情吧,但是回想起來,還是不希望一點點丟掉能夠把自己的感受回憶,過去的一切記錄下來的能力或者體驗吧。還是希望能夠抽出時間,安安靜靜看看書,寫寫文。即使寫的不怎么樣,也是對自己過去的一個落到紙面的句號吧。
夜深人靜,敲擊鍵盤的聲音替代了當初紙面的沙沙聲,物是人非事事休。希望,匆匆忙忙的腳步也能緩一緩,停下來回頭看看,低頭看看,遺落了什么珍寶。從容的過著,能偶爾捧起自己喜歡的書,讓微笑伴著書中文字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