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課講的說明文,一個重點詞觸動心中的敏感---分類別,這個常用到的說明方法,讓我靈感迸現,一個班級的學生也可以分門別類吖,我想變身“老中醫”給班級的學生號號脈,準備針對不同的學生情況,“開方抓藥”,寫給特殊的“你”一些我的看法和建議。
講在前面,我只大意評論某類學生的概況,不針對某個個體,所以切勿對號入座鉆入死胡同,我又希望你們找找位置,也看看自己的斤兩。
另外我會針對你們在班級的現狀,去告訴你我眼中的你,或者一些我從其他老師那了解到的你,請理解我期待你美好的心,如有品評不如你意的地方,希望理解一下老師。畢竟你和我之間畢竟有了好幾條代溝了。
準備每天更新一類,一天寫出班上所有分類,太多,恕我的水平有限、時間有限、精力有限,為保證質量,不能太速度。你們看,包括我在內,也是和你們一樣,迫切希望自己成長,每天都期待著從課堂上,從你們身上去總結一些更與時俱進的教學方法,所以我想整理的,也是關于一些你的狀態,不一定只限定于學習,但是肯定以學習為主。前倆天針對語文科代表的特殊情況,我安慰了幾句,我說“分數不是衡量一個人唯一的標準”,我沒有說下半句,親愛的同學們,可是對于中國的現狀而言,分數卻是衡量一個你最重要的標準。
是的,最重要的標準。
尤其對于我們這種十八線的縣城而言,比起生命,比起人生觀、價值觀,固然分數要往后面排位。但是,我們想去更大的舞臺,想看更多彩的世界,想體味更美麗的人生,那么對我們而言,讀書是最最大的捷徑。
老師想用自己舉例子。
我祖父三代,爺爺奶奶務農,爸爸媽媽先是上班,后自己經營小生意,到我現在做一個老師。我們家每一代對下一代都有著為人父母最低的期待---我希望我的子女比我過得好。起碼我家三代實現了,每一代人都較之上一代邁了一個臺階。
可是到我這,我開始貪心了,不滿足了,我期待我的兒子不止比我好,我期待他更好,比我好一個層次不夠,起碼要好倆個層次。當然這些我不會把觀念寄托于強迫他的基礎上,我希望通過提升自己,從而讓他站到更高的起點。在他依附于我的時候,我想背著他一起爬一個我自己的臺階。這就是我作為媽媽的奮斗。
那么作為老師呢,我希望提升什么?
我的老師們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多,獨獨那么幾位,此生不忘。
在我上初中的階段,應試更直接,也更簡單。我用語文舉例子,因為我最愛的學科是語文。雖是語文試卷,幾乎沒有什么開放性題目。只要認真聽講,認真筆記,并且背誦,考滿分也不是不可能。我第一印象深刻的張老師。教我七八年級的語文。張老師那個時候可能也就30多歲,課堂和她本人給我們的印象就是一個字---嚴。我們很怕她。即使是那樣怕她,可是我還是觸動了雷區,三番倆次的背不過她留的背誦任務。我終于惹惱了她,她拿課本摔打了我。我哭,我倔強,我直接把書倒扣,用這種來讓我老師看到我的叛逆。下課后,老師把我叫到了她的宿舍,給我洗了一條毛巾讓我擦我已經哭腫的眼睛。那一刻我泣不成聲。唯記得她說:“我對你比對我閨女用的心還多。你要是實在不愿意學,我以后就不管你了。”此后,我真的不用老師管了,我發奮的背那晦澀的古文,所有的筆記都背過記住,不為別的,就為了老師對待我的那顆心。
之后我就開始受益了,因為背的東西多,隨著年歲的增長,理解能力也更好,我竟能熟練的把這些筆記上的、課文里的詞句應用于閱讀和寫作。我謝謝張老師“打”我,讓我知道嚴才是大愛。
再一位印象深刻的是朱老師,她屬于潤物細無聲類型,九年級帶我們班語文。總是溫溫柔柔的課前讀幾分鐘的文章,通過文章給我們講述一些道理。我羨慕朱老師的溫柔,更覬覦她手里那些我不曾看過的刊物。于是我開始搜羅這類型的刊物,每次讀完意猶未盡,就把精彩的句子段落抄寫下來。早讀的時候大聲朗讀達到背誦的程度。從此,語文成績不曾掉下班級前三。
到了高中,有一位寧老師,高冷女神范。她把我領進了更大的天地。讓我知道學習語文,原來不是只依靠背誦,還有人生觀、價值觀這些,但是只有這些,分數是得不來的,多虧了我初中階段的積累。我能瞬間理解她講的寫作文不是寫作文,是自我觀點的表達,表達的時候引經據典往往使文章更有深意更有哲理。又瘋狂的背了更多名人傳記,背了更多的古詩文。雖說不能都理解,但是不阻止我的運用。很幸運,在咱們這樣的小地方,我一所二流的高中畢業生,竟然高考的時候語文考了128分,據說是全縣也算是靠前的成績。
我想我現在教與你們的所有關于語文的技巧都得益于這幾位老師的傳授。我感謝她們。
當我上了大學,接觸到更大的世界后。我又不滿足做一個只教技巧只教知識的老師。我希望能把你們領到一個更大的語文天地,這片天地里不只有分數,更有情感,更有希望,更有你們迫切的期待。我想能因為我,而讓你們,對未來充滿期待。因為這份期待,讓你知道,想去實現夢想,就迫切的去學習。我只是想單純的去培養去激發你的學習興趣而已。我知道,在這個理念里,我需要努力的太多太多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這些道理你們懂,我也懂,可是真的做到,很難。不過沒關系,老師會一直努力,也希望你陪我一起努力。前行的路上,我們并肩一起。
這算是我的期待,也算是給自己“號脈”。分門別類,我先拿普通平常的老師自己,給你們打個樣吧。以后陸續寫下關于你們的“分門別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