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從電影院里出來,我一直在思考影片最后的那幾幕。
? ? ? 雖然電影中頗多bug,但最后三叔挖得那個坑,我確實回家刷了彩蛋之后才填上。
? ? ? 影片中提到,在吳邪小的時候,不知為什么,自己家族一直在死人,而每次葬禮之后,都會邀請一個一個長指善彈琵琶的女子來唱一曲蘇州評彈。
? ? ? 這一水的吳儂軟語,確實讓人骨頭酥軟。比起戲曲臺里面常年見到的那些中老年女子鏗鏘有力的評彈,更讓人心醉。四季歌的調子配上有影射意義的唱詞“回首空門圣靈起,本是無邪帶點真”,倒也能串聯這劇情。
? ? ? 影片結尾處的坑就要從這里說起。
? ? ? 蛇母的黃金長指套和評彈女的長指套給了兩個長鏡頭和特寫,評彈女的眼神死死得看著年幼的吳邪。長大后和步入中年的吳邪與小哥再相遇,吳邪回頭看到的是年幼時誤入祠堂看到的讓他恐懼的面具男,而小哥看到的確實引發他們這一族命運的鐵面生。
? ? ? 正如評彈女出現意味著家族又發生了盜墓和死亡,蛇母就代表了引發血腥的大boss,吳邪和小哥回身看到的都是此生割不斷抹不去的命運,小哥總是記不得自己是誰,這源于那些以鐵面生為代表的苛求永生之人對張家的詛咒,而吳邪,家族中希望他永遠不要沾染盜墓,但他為了解除自己的心魔和疑惑,最終還是踏上尋墓之路。
? ? ?但對于邪瓶而言,今生多么有幸,我能與你并肩賣腐。
? ? ?而整個故事,與其說是盜墓筆記,還不如說是邪瓶相處的二三事。只不過相處的地點在墓穴和去墓穴的路上,劈情操的套路是吹簫和舞刀,情感是真的,劇組想可以賣腐組成CP也是真的,但是這套路的火候嘛,還是欠點。
? ? ?為了結尾那個坑,我回去又刷了彩蛋。通過中年吳邪和作家的對話,得知呈獻給觀眾的故事,是一個類似少年派的故事,是吳邪揉和了自己多次的盜墓經歷講述給作家的故事。正如評彈的唱詞那樣,“浮生若夢夢浮生,真作假時假亦真?!彼粝铝俗约合胗涀〉牟糠?,忘卻了讓人傷心的回憶。
? ? ?但就算如此,就可以呈現給我們一個稍欠誠意的電影么?好多人說是同人電影,我深以為然。電影的人設就是小說中的人設,電影也并沒有要解釋的意思。
? ? ?蛇母映射西王母,象王映射周穆王,這點幾乎沒什么爭議。但是讓裘德考這么孜孜以求的永生之謎,竟然是將人類全部植物化,比小說服用尸蹩、睡進玉俑里面不知掉了多少價。
? ? ?誰說追求永生一定要附帶“狂蛇之災”?電影完全可以從小哥的不老來做一個對比,不老不死的人未必就活的幸福,這一點以前看《夜訪吸血鬼》時感觸很深,想來小哥也是如此,一個人坐在房頂之上,那種我雖不老,但是卻深感孤身一人的感覺是多么茫然。
? ? ?所以,他才在遇到吳邪之后,感覺如此舒心。
? ? ?既然說到了吳邪,我覺得影片對于他的塑造不夠。既然他對于一些機巧有著先天的明睿直覺,影片為什么不多鋪陳一點呢,除了愛拆東西,比如他們遭遇尸蹩時,完全就可以讓他用機巧來打開門,何至于要小哥使用武力。又比如說,全程無尿點的人俑那一段,吳邪可以更敏銳,晚一點入幻境早一點出幻境,他應該是一個敏銳感的人,而不是每次都要靠小哥來相救。
? ? ?再有就是王胖子,這應該是一個靈巧的胖子,而不是一個沒節操的胖子吧。她和阿寧一起出場的時候,我第一個反應,他不是王胖子,這貨是漢奸吧,就是那種抗日題材劇里面,總有那個對日本鬼子點頭哈腰的漢奸。后來他的表現也很一般,搶吳邪的鑰匙,連一起斗植物人都是誤打誤撞。
? ? ?總之鐵山角靠井柏然版小哥還是撐得異常艱難,兄弟情義被賣萌賣腐取代,自然也是有愛的,但是總感覺格局太小。
? ? ?雖然網上有些評論說,電影里面有些暗線,但也拯救不了不甚用心的劇情。三叔參與編劇的電影,沒想到主線竟然如此單薄。裘德考和阿寧的突然轉變,裘德考在最后竟然因為吳邪的幾句話就指點了他們打敗蛇母的辦法,也真是醉醉的。
? ? ?還有需要吐槽的是,劇中的時間線,只交代了吳邪出生于一個醫院開始禁煙的年代,好吧,其實我不知道。然后看吳邪的爺爺和三叔的打扮是七八十年代的感覺,然則,等吳邪16歲后,三叔的打扮依然復古,連寡婦幕博物館也有那種九十年代初的感覺,要不是我看到了硬性植入廣告,京東白條,我一直以為盜墓的時間線也是八九十年代!
? ? ?也許因為愛之深責之切吧,我們希望一個看似盜墓的故事后面,有兄弟豪情,有終極探秘,有思考奧義,而僅僅是特效、基情和為盜墓而生的盜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