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家長在孩子進入中學后會遇到和我一樣的困惑:與我們的話越來越少,有時就是我問他答的簡單模式,對于我和他父親偶爾善意的嘮叨回復我們的不是沉默就是哐哐的摔門聲。我那可愛、乖巧的小寶貝,去哪里了?作為家長,我們都意識到了,我們的孩子已經進入了青春叛逆期。
我們都承認孩子的叛逆是人生必經的過程,就像毛蟲的破繭成蝶。然而,對待自己孩子的叛逆,大多家長們遠沒有那么淡定、寬容。對于青春期的叛逆,我們每個人或許都曾經經歷過,只是身為家長的我們已經遙遠到無法真正去理解孩子的感受了。
為什么會叛逆?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身心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叛逆就像一顆等待萌生的種子,在孩子的身體深處蠢蠢欲動。因為孩子渴望被成人的世界認同,渴望通過叛逆的行為來向世界昭示自己已經長大了,再也不是父母眼里的小孩子了,這時候的我們可以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去支持、肯定、相信孩子,用“人之初,性本善”的期許面對自己的孩子。我們應該堅信:叛逆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問題,每個人都會有叛逆的傾向。孩子叛逆是成長的的開始,它不過是暫時的,只有經過了這暫時的痛苦,孩子才會慢慢成熟。
捫心自問在我們指控孩子叛逆的同時,我們是否也暴露了這叛逆的根源——過度呵護?正是我們這種看似善意的溫柔的呵護——你不能這樣;你不能那樣,讓正在成長中的孩子無所適從。所以我覺得在指責孩子不聽話的同時也應該反省一下我們自己,是不是束縛了孩子的身心,是不是沒有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和足夠的理解?
叛逆并不是什么不可原諒的錯誤,也不是什么無法解決的難題。面對成長中的孩子我們需要徹底放下“父母”的架子,重新拾回我們的童心,才能面對所謂的叛逆。因為“強權”解決不了問題,更無法撫慰孩子的叛逆。不幸的是,現實中許多父母總是奢望一種立竿見影的效果,因此經常使用自認為權威、家長制的壓制手段,其結果只會使得叛逆加重。于是我們的孩子,在我們的不理解中漸行漸遠了。
也有許多父母又會擔心,這樣的教育會會不會演變成放縱,任其為所欲為了呢?其實,我們一點都不必擔心我們的孩子不受制約,真正的制約并不完全需要強權或是威嚴。有時,一個關心的問候,一句溫暖的話語,反而會使孩子更加受到約束。
所以,面對孩子的叛逆,最重要的就是幫助他認清事實的真相,陪伴他走向正確的方向。我們需要暫時放下了父母的角色,不斷告訴自己其實我們沒必要感到擔心甚至是失落,因為十幾年前我們孕育的生命,終將遠離我們,開始沒有我們,獨自面對周遭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