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兒子回來緊張兮兮的說:“媽媽!今天課間,我和魏琳悅一起去玩,走到走廊時,魏琳悅看見掛在墻上的一副畫很好,就用手動了動,結果,畫啪的一聲掉了下來,玻璃摔的粉碎?!?/p>
? ? “啊?你們怎么處理的?”
? ? “我嚇得跑了,魏琳悅看見我跑了,也嚇的跑了,魏琳悅連說話的聲音都變了,我倆一節課都恍恍惚惚的,我想告訴陳祥文,魏琳悅不讓?!?/p>
? ? 奧!應該主動承認錯誤,像小時候的列寧,爸爸說不是兒子的錯,承認什么錯?但遇到這樣的事,第一件事逃跑也是正常反應,恐懼在孩子心里占據了主要地位,與品質無關。
? ? 我不贊同孩子去報告老師,雖然不是“共犯”,是目擊者,但作為好朋友應該有責任和朋友一起商量解決的方法,而不是率先逃跑。征求同學的意見,讓她親自老師,而不是兒子以告狀者的身份出現,這才是朋友。兒子想告訴其他同學,魏琳悅阻止了,這是正確的。我認為尊重并讓孩子自己領會落實到自己的行動要比單純的解決這件事要有意義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