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風(fēng)凜冽,張揚。
窗戶被掀得“滋滋”作響,小樹也被它無形的手推得站立不穩(wěn),左右搖晃。原野,一片空濛。
路上的行人,被冬衣嚴(yán)嚴(yán)包裹,行色匆匆。
不就是一場風(fēng)嗎,一場冬日尋常的風(fēng),何必這般的急迫,這般的聲嘶力竭?
好在,也有和我一樣,不懼寒冷的,執(zhí)著行走在唐河岸邊。他們是不是也在追尋春的蹤跡?
我不敢斷定。正行之間,卻被溝畔一簇簇綻放的小黃花所吸引。于是,趨前細(xì)觀,但見:一株叢生的綠植,生出若干柔嫩的枝條,象藤蔓一樣從溝沿上向下生長、伸延。枝條上開出朵朵黃色的花兒,那花兒不大,黃燦燦的,十分可愛。含苞待放的花蕾,小巧玲瓏,宛若蠟塑玉雕般晶瑩。在著瑟瑟的寒風(fēng)里,溝壑邊,竟有這樣的花不懼寒冷,頑強(qiáng)開放,能不使人心靈震顫嗎?
對了,這不正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筆下描繪的,富有靈性的迎春花嗎?
詩人在他的《代迎春花招劉侍中》詩中寫道:
幸與松筠相近栽,不隨桃李一時開。
杏園豈敢妨君去,未有花時且看來。
大意是說:迎春幸虧與松竹同處一起栽,不愿隨著桃李花一時開放。
杏園哪里敢妨礙你離去,沒有花之時你再且看來。
詩人擬人化地塑造出了不愿與桃李花一起開放,不懼寒冷獨自報春的迎春花的美好形象。
領(lǐng)悟了詩詞蘊(yùn)涵的寓意,再去欣賞那花,仿佛就覺得,眼前的迎春花,就像是一位清新脫俗的少女。
迎春花別名黃素馨,金腰帶。花先于葉開放,具有不畏寒威,不擇風(fēng)土,適應(yīng)性強(qiáng),歷來為人們所喜愛。與梅花、水仙和山茶花并稱為“雪中四友”。
黃素馨,聽這名字,不是大家閨秀,必是小家碧玉。你看她:通身穿著綠衣衫,柔嫩的藤蔓就像她頭上用心編織的發(fā)辮。黃燦燦的花兒宛若她發(fā)辮上精心插上去的花,裊裊婷婷的樣子,就是一位婉約的少女。
她的花金黃色,外染紅暈。花朵晶瑩透亮,端莊秀麗,氣質(zhì)非凡,每一朵小花上,有五六片花片。散發(fā)著淡淡的清香。這花香,自然,淡雅,清馨。不似脂粉那般做作,厚膩,濃烈。
我輕輕地俯下身,小心翼翼地?fù)崦c綴在她頭上的小黃花,卻又怕驚了她,低聲問:“姑娘,冷嗎?”她含笑不語,頭在風(fēng)中堅定的搖動。
凝目一笑,催開花蕾無數(shù)。昂首一搖,寒風(fēng)為之顫栗。
我明白,她在風(fēng)中搖頭,分明是回答:“不!”我心本已有的憐香惜玉之意,頓時,生華成肅然起敬之情。
這就是寒風(fēng)里的迎春,倔襁,孤傲里透出幾分堅強(qiáng)。她不爭春,不愿與桃李花一起開放,立志做個報春的使者。
這么柔嫩的枝蔓,卻有著頑強(qiáng)的生命力,在這冰封寒徹的懸崖邊,溝壑上,肆意地生長,伸延;這么嬌小的花兒,一朵朵,一簇簇,雖不濃艷,卻也清新秀麗。
她就在這寒風(fēng)里綻放,裝點著初春的大地。讀過一些古今名人謳歌自然萬物的作品,如傲霜的秋菊,傲雪的梅花,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還有不懼帝王威權(quán),拒絕在隆冬開放的牡丹仙子,終被武則天逐出京城長安的凄美傳說等。我更加相信:迎春花,是有靈性的。
植物花草是有靈性的,大自然的萬物都是有靈性的。
人要永遠(yuǎn)保持一顆敬畏心,敬畏自然,敬畏自然界的萬物,不人為地傷害它們,與它們和諧相處,惟有如此,這個世界才會變得和諧美好。
春要來了,眼前的寒冷只是暫時的。
因為,迎春花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