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知道寫什么東西,那就寫自己看的書后感吧。
這幾天把《一句頂一萬句》看完,看完感觸不是很大,都說此書是中國版的“百年孤獨”,我倒沒覺得。當初看完《百年孤獨》后整整一個星期,心中充滿滄桑,仿佛沉睡了很久一樣。而《一句頂一萬句》沒有滄桑的味道,只有語言的孤寂。
《一句頂一萬句》寫的是發(fā)生在延津縣的人和事兒,故事圍繞著楊百順展開的,楊百順雖然名叫百順,結(jié)果一生不順,做什么事情總是遇到坎兒,而他的選擇就是繞道而行,往往越繞事兒越多。
在過去有很多像“楊百順”這樣的人,生活在一個村子里,卻連個說心里話的人都沒有。楊百順認為剃頭的老裴是個說得上話的人,是個值得交心的人,可老裴從頭到尾都沒拿他當朋友看,畢竟他們見面的次數(shù)還不到5次,連年齡都相關(guān)甚遠,只不過是楊百順一相情愿罷了。
后來與繼女巧玲說得上話,結(jié)果一不小心把巧玲給弄丟了,為了尋找巧玲,連家鄉(xiāng)都不敢回。
楊百順一生沒有朋友,心里有個事兒,連傾訴商量的對象都沒有,好不容易成個家,結(jié)果老婆還跟別人跑了,這樣的一生即心酸又孤獨。
看了《一句》后,我更加慶幸自己當初選擇了二貨。我與二貨總是有說不完的話,當初日子再苦再累,倆人只要坐在一起便會聊聊天,說說心里話,聊著說著便不覺得日子有多苦,反而對生活充滿信心與希望。
我一直不能想象有些夫妻回家連話都不說的場面,家是讓人放松的地方,連笑語聲都沒有的家那還能叫家嗎?那與呆在外面有什么區(qū)別?
有時候,我會思考人這一生到底追求的是什么?是金錢?是欲望?是權(quán)利?還是幸福?前面幾個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相對容易些,后面的幸福就比較模糊,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什么樣子的?這個需要外人來定。
身邊有太多朋友即有錢又有權(quán),可他們還是不知足不幸福,與我聊起來也總是唉聲嘆氣,聊到最后反而羨慕起我來,實在讓人不解。因為從他們的外表看到他們已經(jīng)擁有的東西估計我這輩子都無法擁有的,我都沒叫苦,他們卻在那里悲觀,這是在變相的炫耀嗎?
慢慢地,我好像懂了。他們苦的不是物質(zhì),是內(nèi)心。他們苦于內(nèi)心無處安放,連個說知心話的人都沒有,也可能他們苦得是真話已經(jīng)不敢再對外訴說。這樣一看,我確實好像比他們幸福很多,我內(nèi)心充盈,情感豐富,身邊有位知冷知熱的伴侶,向往追求的東西也不多,每天都過得輕松閑逸,連煩心事兒都很少。
有一次我與二貨閑聊,聊起我們身邊認識的一個人,二貨對我說某某最近好像看上去挺不錯,又是買房又是開公司的。我聽了有點兒想笑,從外表看此人確實很風光,不是曬車就是曬房,可實際情況并非如此。這個人的情況我比二貨清楚,在他還沒有開公司時我朋友就告訴我他在外面已經(jīng)欠了一堆的債,其中還有高利貸。通過朋友圈,我也看到他經(jīng)常失眠的信息,甚至靠藥物睡眠,朋友說他現(xiàn)在的日子只差期限了,期限一到,一切倒塌。這樣的生活,我真不知道是為了追求什么?
我對二貨說:“我不求你大富大貴,只希望你每晚能睡的踏踏實實就行了。”
人的一生說長也不長,對于幸福的人來說時間總嫌不夠用。說短也不短,對于不幸的人來說恨不得永遠不要醒來。
現(xiàn)在的人選擇伴侶總喜歡挑眼前看得到的,卻忽略了內(nèi)心向往的感受,導致婚后生活越過越淡,最后變得越來越陌生,這樣的婚姻生活,光想想我都覺得可怕。
沒有交流的婚姻肯定不會長久,物質(zhì)的享受也只會是一時的,最終的不幸卻會帶給你一世。所以,我希望大家在選擇伴侶時,多考慮一些精神上的追求,免得后悔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