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網上找到大概應是2014年中央第二套節目的《互聯網時代》專題紀錄片,共10集約500分鐘,從頭看到尾,很受教育,也很有啟發。
轉眼已入中年,已經有點跟不上日新月異的科技時代。這是最好的時代,科技發展一日千里;這是最壞的時代,我氣喘吁吁地也追不上科技更新的速度。其實我不相信一個人可以老到跟不上時代,只是看你愿不愿意跟上這個時代。所以,我找來這部專題片,像讀書一樣認真讀完,以求知的態度了解一下新的時代變革,好讓自己至少不被甩出來。
互聯網時代的歷史、意義、憂慮等等,片中說得已夠充分、夠深刻、夠生動,教育意義足夠,此處不多說了(片子很值得看,建議大家一定要看看)。我感慨的是:片子的設計思想站位之高、覆蓋之廣;解說詞把文字與科技完美結合在一起,講解深入淺出,文筆異常優美,太難得了;配樂與主題、文字結合緊密,幾乎可以以音樂為主題,而用解說詞、畫面等作為音樂的注釋;畫面設計之完美、剪輯之精煉,讓人佩服!
這里重點探討一下文字工作。
我本身就是職業文字工作者,但面對《互聯網時代》的解說詞,深感自己差得太遠。
截止目前,文科和藝術類專業依然十分不好就業,看來百無一用(“百無一用是書生”、“手無縛雞之力”等等,我都當夸我哪——無用之用,沒準兒是大用!);此類從業者自詡清高但深受失落,痛感不被重視、壯志難酬。
其實,究其最終原因,是我們的水平、我們的專業素質還是太差,不足以給用戶帶來實實在在的效果。我常常面對每年《感動中國》的頒獎詞仰天長嘆、自愧弗如,人家能在百字以內,深刻、到位、唯美地塑造和表達,這才叫做爐火純青。
再放眼我們偉大祖國幾千年流傳下來的經典,其文字的高度令人高山仰止。當年,駱賓王一篇《討武檄文》嘯聚天下英豪,也讓武則天本人贊嘆不已。所有這些,暫且把藝術享受放在一邊,單說文字的實用功能,我們又有幾人能達到很高的水平呢?
我們應該知道,文字工作其實不僅僅是酸文人的風雅,也是與科研等工作一樣,是一種專業技術,我們完全不用自慚形穢,但也要創造用武之地。具體來說,就是在技術水平上,要繼續刻苦學習,積極實踐,努力提升業務素質;在技術應用上,也要大膽尋找資源、嘗試機會,讓它發揮出效力、創造出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