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學期的期中考試已經結束,每個孩子都在期待著自己的成績,有人會提出質疑,那些平時成績不好的孩子肯定是不期待的,甚至是想要逃避的,其實不然,每個孩子對自己都是有一個定位的,沒有人是不想進步的,即使最后一名的學生因為其他同學的意外,讓他登上了倒數第二的寶座,他也是會用自嘲的口氣向大家宣布我脫離谷底啦!
那么如何做好考試后的學習安排呢?
具體的內容,我昨天在簡書里已經進行了總結。今天不再重復,今天的重點是要跟大家聊一聊如何讓孩子們在考試后迅速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新的目標。
考試后沒有出成績和名次之前,因為剛剛做完試卷,對考試過程中那些題目是有疑問的還比較的清晰,這個時候要迅速把有疑問的題目進行摘錄整理,然后進行知識點的復習鞏固。
將疑問題目的整理結束后,基本就能估算出自己的成績了,這個過程是在鍛煉將來中高考過程中的估分,更關鍵的是自己對自身的學習進行一次評估,明白自己的缺陷不足,
成績和名次出來以后,首先看自己估算的成績與老師評判的成績是否有出入,差距大不大,差在了哪里,檢驗自己的估分能力和對自己知識的掌握程度,再看自己的名次與上次的考試名次是否有變化,是前進了還是后退了,檢驗自己這半個學期在這個班級里的努力程度。
以上是對前期學習的總結,更重要的是為下一階段的學習確定合理的目標。
怎樣的目標是合理有效的呢?我們把目標比作樹上的蘋果,如果我們不做任何努力一伸手就能夠著的,這樣的目標沒有挑戰性,不算合理的目標,如果我們拿上梯子仍然夠不著的也不是目標,太遙不可及,容易打擊自信心。我們的合理目標就是我們通過拈起腳尖再努力跳一下可以夠著的蘋果。
首先要確認的目標是我們下次的名次,計劃進步幾名,這個最好讓孩子自己去確定,家長不要過多的參與,但我們可以為孩子提供一些建議。比如初二年級的王同學現在的年級名次是260名,他們學校的重點中學下校指標往年是170個,也就是170名以內的學生才可能進入重點高中,他給自己定的目標是每次考試前進10名,目前的名次距離進入下校區域還有90名的差距,初二到初三最后一次考試,中間還有七次大考,這樣即使每次能實現他給自己定的前進10名的目標,他仍然上不了重點高中,而且這還是在靜態的情況下做出的分析,并沒有考慮他有可能的中考發揮失常問題。所以家長給你給他做這樣的一道計算題:(260-170)/7=12.85,也就是說每次最少需要進步13名,這樣孩子是比較好接受的,每次增加3名的目標總比天天看著90名的差距要輕松多了。
其次要將自己的名次目標進行分解,根據各科的成績,看看那些科目已經非常滿意,只要保持就可以,那些科目的進步潛力還巨大,再看看在自己前面13名的同學的總成績比自己多幾分,并把分差分配到各科上,在潛力大的科目上多分配一些,做到心中有數。
最后要把自己的目標可視化,寫一份承諾書。承諾書的內容里要有自己的名次目標,最好也要有各科的成績目標。還要有對自己的獎懲條款,如果實現的目標,可以給自己一個小小的獎勵,如果沒有達成目標,要接受對自己的懲罰。還有一個關鍵環節就是要做好簽字畫押的程序,簽字畫押要有承諾人的簽字,要有執行獎懲人的簽字(一般是家長),并注明日期,并將此承諾書貼在每天能看到的地方。
這樣我們的孩子們給自己的目標心中有數,我們的家長對孩子的成長也有了預期。全力以赴的人生將注定問心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