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寫了寶黛愛情的兩重景象:因果層面,情感層面,這次是黛玉系列的最后一篇,寫家族和社會層面。】
第三重:家族和社會層面,愛情和群體文化的矛盾
處于愛情中的兩人并非生活在真空,他們時時刻刻在和周圍的人發生接觸和化學反應,他們的愛情能不能走向婚姻不僅是兩個人的事,而是與他們相關的所有人的事。
所有和寶黛愛情婚姻相關的人物,在隨著小說的層層鋪疊,進行他們自我性格完成的同時,為寶黛愛情悲劇的完成,有意無意間都進行了助推。
在我們回溯這個過程之前,我想先表明自己的觀點:有人說寶黛愛情的悲劇是封建文化造成的悲劇,但我卻認為這是復雜人性所共同完成的悲劇。我們不能因為誰阻撓了寶黛的結合,就把誰判定為惡人,他們之中的每一個人都有著自身的優點、缺點、立場、獨立的判斷和權衡,作者只是公平地把這一切呈現出來。
我想,叔本華所說的“第三種悲劇”能很好地解釋它:“不需要邪惡的人為非作歹,也不需要安排可怕的謬誤和聞所未聞的意外事故,而只需要將普普通通的人安排在普普通通的環境下,使他們處于互相對立的地位……而在情理上卻又不能完全歸咎于任何一方”。
我們先來劃出影響寶黛愛情和婚姻的幾個重點人物,賈母、王夫人、元春,還有最重要的,寶玉和黛玉本人。
賈母并未將黛玉看作寶二奶奶的合適人選,我們先不討論續書的后四十回,畢竟那并非曹公本人所作,僅僅從曹公的前八十回中也可以看出賈母的態度,在第五十回蘆雪庵爭聯即景詩中, 賈母詢問薛寶琴的年庚八字與家內境況,意與寶玉作配,只是因為寶琴許了人家,方才作罷,這時,明眼人已經看出賈母并未將黛玉作為寶二奶奶的指定人選;
在賈母眼中,寶二奶奶的標準應該是什么?她不僅是寶玉的情感伴侶,也是榮國府將來的“內當家”,二十年后,她就是在王夫人的位置,再過十幾年,也就是賈母自己的位置,這個人選要德才兼備,賢淑貞雅,更要有魄力和遠見,而賈母固然疼愛林妹妹,但老人家對林妹妹的評價還是很客觀的:“林丫頭那孩子倒罷了,只是心重些,所以身子就不大狠結實了。要賭靈性兒,也和寶丫頭不差什么;要賭寬厚待人里頭,卻不濟他寶姐姐有耽待、有盡讓了。”
大觀園里不缺精明人,黛玉的長處、短處大家都看在眼里,來看看眾人對黛玉的看法:
第二十回 湘云說黛玉“刻薄,愛打趣別人”,第二十二回湘云拿說黛玉行動愛惱人,常轄制寶玉,第二十七回 寫寶釵的內心活動,知道黛玉“素愛弄小性兒”,所以見寶玉單獨在黛玉房里,就避而不進;至于下人們的態度,在第五回中就已點明,說寶釵一來,因為她不比黛玉孤高自許,目下無塵,所以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
眾人對黛玉的看法尚且如此一致,賈母這樣一個精明的大家長,豈會無所察覺,在她挑選將來的當家主母的時候,是否也必須要考慮這個人能否服眾?
賈母的決定還要受到另外一個重要人物的影響,那就是元春,賈母雖然在賈府是最高權威,但在元妃面前,卻是“臣子”,而元妃極其疼愛寶玉,重視寶玉將來的幸福及前程,在省親大觀園時,元妃就曾考察各位姐妹的才情品性,其結果如何?
在第二十八回中可以得到答案,這回講元妃賜各位姐妹弟兄禮物,襲人對寶玉說:“你的同寶姑娘的一樣。”寶玉聽了,笑道:“這是怎么個原故?怎么林姑娘的倒不同我的一樣,倒是寶姐姐的同我一樣!別是傳錯了罷?”襲人道:“昨兒拿出來,都是一份一份的寫著簽子,怎么就錯了!寶釵和寶玉的賜禮相同,這就是元春態度的暗示。
對寶玉婚姻大事的態度,元春必定要告訴賈母,這也成為影響賈母決定的重要因素。
再說王夫人,紅樓夢通篇描述王夫人和黛玉的互動極少,我個人的看法是作者有意為之,因為兩人的價值觀差異很大,所以才極少交集。王夫人所贊賞的女子品性接近于寶釵、襲人一般,貞靜和平,識理知禮,她知道寶玉性格愚頑跳脫,所以才希望有一個像襲人這樣穩重的屋里人來規勸寶玉,同理,寶二奶奶的人選品格也應該如此,在這一點上,黛玉分明是不適合的。
書中只寫王夫人贊襲人,不便寫王夫人貶黛玉,卻只寫王夫人貶丫頭晴雯,而晴雯無論是容貌,還是任性的性格,都有幾分似黛玉,王夫人在驅逐晴雯之前,有這么一個細節,她問王熙鳳:“上次我們跟了老太太進園逛去,有一個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在那里罵小丫頭,我心里很看不上那輕狂樣子,因同老太太走,不曾說得。”當她確定這個丫頭就是晴雯時,后來便有了驅逐晴雯之事。
從這一段話,我們已經隱約看出王夫人對黛玉的態度,當然,晴雯被逐還有多層理由,在寫晴雯的文章里我們再聊。
從元春、到賈母、到王夫人,都并沒有把黛玉當做寶二奶奶的最佳人選,最大的原因在哪里?在黛玉和寶玉身上。
《道德經》有言:“將欲取之,必先予之”,賈母和王夫人出于為榮國府大家庭的利益,為她們最疼愛的寶玉考慮,要給寶玉挑選一個德才兼備的妻子,無可厚非,憑黛玉的聰明,并非不知道這一點,但是,她卻并沒有去滿足賈母、王夫人等的心理需求,沒有做到寬厚待人,隨和處世,為什么?
因為,黛玉陷于情感的漩渦之中,陷于愛情所引發的種種煩惱之中無暇他顧,在黛玉的世界里,有兩種情緒最為明顯,一是自憐自傷,一是患得患失,黛玉最大的弱點便是常處于這種以自我為本位的思考方式之中,很難去換位體會他人的感受。否則,憑她的靈性,只要她切身體諒賈母和王夫人的正常擔憂,去認真反省自己性格的弱點,也許結局會大不一樣。
再看寶玉,寶玉如果有遠見,有擔當,如果他真的想推動賈母和王夫人,讓她們成全了自己和黛玉,絕不是在賈母面前說林妹妹幾句好話可以達成的,他應該深切體會賈母和王夫人的隱憂和心理需求,而努力讓自己和黛玉在這方面做出相應的改善,寶玉一味地逃避讀書,有他的合理性,但也有他自身作為紈绔子弟的劣根性,不明理,不修身,不齊家,成日和丫鬟們廝混,這樣的寶玉如何讓賈母和王夫人放心,如何讓賈政改觀?
就這樣,寶黛在自我的任性、眾人的助推之下,走向了分離,在最可能發揮他們自我能動性的時候,他們錯失了機會,到悲劇釀成之后,再來怨天尤人,也是無力挽回了。
紅樓夢之所以成為偉大的作品,不是因為它描寫了一部偉大的、獨特的愛情,而是因為其中蘊含著普世存在的種種矛盾,它有著嚴肅的批判精神,它也試圖探索亙古以來人們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愛情和愛情關系的本質是什么?什么東西產生愛情,什么破壞愛情,什么決定愛情的勃發、變化和凋零,在愛情背后更深的人生意義是什么?
最后,讓我們用黛玉這首詩來結束關于她的篇章:
《問菊》
欲訊秋情眾莫知,喃喃負手叩東籬。
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
圃露庭霜何寂寞,雁歸蛩病可相思。
休言舉世無談者,解語何妨話片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