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高質量的交流呢?關鍵一點是交流的時候要更私人,最好沒有打擾的,更好是一對一的交流。
和菜頭在《知人之明》中就說,他和大多數中國人一樣不喜歡批發式的社交,只喜歡零售。一對一的最好,三四個人一小桌已是極限。因為唯有在零售式的一對一的人際交往中,你才能真正認識一個人,也才能讓別人認識你。
這點其實我自己也深有體會。我的朋友尤其是工作后成為朋友的人,都是有不下五次的一對一的一小時以上交流時間的人。因為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交流才能深入。兩個人是否性格相投能持續交往下去,一次一小時的交流就可以初見端倪。如果沒有第二次,基本可以說是知趣不投。如果能有三次,那么基本觀念有相契合的地方。能到五次說明你們都在有意識的安排出兩人能相處的時間,是在某方面能達成一致的同類人。
萬維鋼精英日課中提到硅谷最成功的風險投資人之一,克里斯.薩卡,他不住在硅谷,而是住在加州的一個山區里。他周末邀請商業伙伴來家里玩,通過主動的、有選擇的跟一些人建立高水平的關系。
這也跟前者所說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小范圍深入交流才能有高質量的交流。
如果有想建立有效關系的人,那么應該創造一個私人的一對一的見面交流時間,并發現彼此的能達成一致的領域,并約定好下次的見面。
其實這放在家庭關系中也是一樣的,無論是夫妻還是子女還是父母,我們都要多進行這樣的高質量交流,才能更好的了解彼此的需求,從而相互理解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