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隨書30天人生記錄營第十二天的作業挑戰主題“初戀”,是青春期的又一難題。以20歲為界點的青春期和大學青年期,我沒有過現實生活中的初戀,甚至于暗戀。確確地不好完成作業。虛無縹緲的幻想算不算?
不知道誰說的:沒有初戀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沒有痛苦的愛情是不深刻的。這話有道理嗎?初戀是什么?
由于開悟晚,加上自己出身于農村的強烈弱勢感,我的青春期沒有生活版初戀,有的只是對于電影人物及其演員的弱弱情愫。以至于到大學期間,依然停留在對電影人物命運的糾結而轉移到對飾演者的暗戀、單相思。
1.
我的第一個暗戀對象,是初中期間觀看的反映抗美援朝電影《英雄兒女》里的王芳。《英雄兒女》除了男主角王成雙手緊握爆破筒,怒目圓睜,一躍而入敵群同歸于盡的壯烈場面和犧牲精神對我產生了的震撼外,女主角王芳令我著迷令我醉。
長相漂亮的王芳,不僅是會創作戰地宣傳材料、能歌善舞的多面手。演出之外還協助護理傷員、幫廚等戰勤服務,為戰士洗衣服補衣服等,遭遇戰斗時立即投身于打仗。
從小就崇拜軍人的少年我,對于王芳的感覺就是完美的不能再過分啦。看過電影之后,好長時間內,眼前時常突然晃動著王芳甜美的笑、甜美的歌和舞姿、甜美的助人場景。內心產生的愛慕,是按耐不住的渴望。猶如張雨生《天天想你》中所唱的:“天天想你,天天問自己,到什么時候才能告訴你。”
相比之下,覺得女同學里沒有一個能及王芳的幾分之一的感覺,對于看得見的現實,沒有任何欣賞之興趣。
這種夢幻般的感覺,持續了多年。外人不知,無法傳遞的仰慕、愛慕之情,即懵懂的暗戀,應該是一種情竇初開,應該是自己的初戀吧。
既便到如今,也會不經意間哼起“風煙滾滾唱英雄,四面青山側耳聽。...? ...”這首王芳唱的《英雄贊歌》,可能是少年時期的暗戀烙印太深刻,達到了不由自主的地步。
2.
我的第二個暗戀對象,是電影《牧馬人》的女主人公李秀芝。
那時候已經是青春期末開始青年時期的大二階段了。
《牧馬人》講述的是旅居美國的華僑企業家回國旅游,并尋找失散多年的兒子許靈均。華僑父親因為沒盡父責而深感內疚,他想把兒子帶回美國繼承遺產。
但是,孤苦伶仃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許靈均不能忘記自己在感到孤獨、絕望而想結束生命時,是質樸、善良的牧區人民收養了,是逃荒到敕勒川牧場的賢惠能干勤儉持家的姑娘李秀芝不嫌他的“右派”身份,給了他一個貧窮但卻充滿溫馨的家。他離不開養育他的牧場親情、離不開他妻子和兒子的愛。許靈均送走父親,回到了滋養他的敕勒川,回到了患難與共、相濡以沫的妻子和可愛的兒子身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陰山下那來自1500年前的“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钡慕浀涿窀鑶酒鸬氖菍τ谏屏紭銓嵉膭趧诱哓毨量嗟膼澣槐瘧z與贊揚。詩歌表述的祁連山麓宏大的背景和演員深邃的意境襯托下,更顯得女主角溫良內秀的魅力。
我并不覺得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學生叢珊長相多漂亮。
她因天生質樸的外表形象被選中飾演女主角,她以質樸、細膩,富有生活氣息的表演,成功地塑造了李秀芝純真、善良、可愛的形象。自己當時是因為喜歡劇中的李秀芝才喜歡叢珊那樸實無華的氣質。普通大學生的我感覺到的是相互間的巨大差異,只好內心的相思單戀,個中辛苦也是一種很大的精神負擔。
3.
我的第三個單相思對象,是日本劇《血疑》的女主角扮演者山口百惠。中央電視臺1984年播出的《血疑》,在全國引起萬人空巷的轟動效應,劇情發展和人物命運極盡情節劇的煽情手法,演員超凡的藝術感染力,牽動著觀眾的思緒,淘挖這觀眾的情感。影片宣揚幸子對待疾病頑強樂觀的精神,展示的是時代美好品德的的標志性代表,時間流逝,不復往昔,人們對淳樸、善良、端莊、勇敢、堅韌不拔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品質永遠不會過時。
山口百惠飾演十七歲的善良美麗的姑娘幸子,在醫學院偶發科研事故中,受到了放射性鈷60的輻射照射,得了白血病之后溫婉曲折的悲歡離合故事。幸子意識到自己即將死亡時,為了不讓親人們過度悲傷,她再度堅強地振作精神,與親人愉快地告別,給大家留下美好的回憶。
我同情幸子的不幸,佩服幸子的堅強,更悲痛于幸子最終的無助逝去。我把山口百惠當作了幸子,隨著幸子的曲折境遇而憐惜山口百惠的命運起伏,恨不能親自躍入電影中去拉著女主角拉到現實中來繼續活下去。曾經感嘆:蒼天啊,大地啊,可以不可以?
幸子的樂觀頑強故事和山口百惠的溫婉如玉形象結合到了近乎完美,使我如癡如醉。山口百惠的魅力是特別撥動人心弦的完美,晚少年時期向青年時期過渡的我怎可能不單相思?和當時的很多山口百惠謎一樣的是收藏了她的照片卡片。但是,我自認為與多數人不同的是:他們是她的影迷,我是對她單相思。
當時的感覺,直想借用杜甫贈詩委婉諷刺成都尹崔光遠的部將敬定目無朝廷,僭用天子音樂時所作《贈花卿 (七絕)》的句式表達心境:此人只應天上有,人間能有幾回現!
一時間,對于山口百惠的迷戀,似有一種“不戀紅塵獨戀你”的毅然決然。
4.
初戀,是青澀的,也是執拗的,但更多的是沒有結果的,甚至于很多會演變為悲劇。不然,怎么可能會有納蘭性德的“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之悲鳴呢?
我對于劇中人王芳的暗戀,對于演員叢珊和山口百惠的迷戀與單相思,注定是鏡中賞花、水中望月,一場不可能有結果的虛幻暗戀而已!
正如拜倫所講“初戀總是很羞怯的?!蔽业陌祽佟蜗嗨?,不能講,更沒機會表達,只是保留在腦海中的美好的歷史記憶。只是暗戀單相思,被戀的對象都是有著千千萬萬影迷和諸多現實追求者,所以我的所謂青春期初戀就是虛幻的思想游戲,根本無法產生也無法體會如生活初戀者的激蕩情懷、撕裂悲切等痛徹心底的感情糾葛。
倉央嘉措認為“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可是我卻覺得,對于王芳的暗戀,對于演員叢珊和山口百惠的迷戀,沒有塵世的結果,卻有精神鞭策之作用。這些暗戀和單相思性的迷戀,是一定時期的必然,都很值得。
青春萌動,少年沖動。青少年對于撥動心扉的異性暗戀、單相思,以及真切的現實初戀,是一個人成長自然進程的必然,初戀故事有的虛幻,有的實感。不論哪一種,經歷過就有收獲就是成長。只要把初戀的情感甚至于挫敗轉化為奮進的動力,就是對青春的更好注釋與升華。正如詩人屈復道:“百金買駿馬,千金買美人;萬金買高爵,何處買青春?”
我缺失青春期的“二人臺”真實初戀,只是對于文藝作品中集合真善美于一體的理想化人物的愛戀和角色飾演者“剃頭刀子一頭熱”的暗戀,也是不可或缺的青春過程體驗。
不靠譜的單相思,是不是初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