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 也活成了一束光

xy:

董卿的光芒,來自她的內在。

厚積薄發,給了董卿無限的魅力。

圖片發自簡書App

1983年初春,淮安火車站內人頭攢動。

這一天成千上萬人聚集在這里,行色匆匆、長途跋涉,只為能在新年鐘聲敲響的那一刻,親口與家人互道祝福。

月臺之上人山人海,車廂里面亦是摩肩接踵。過道之上眾人被擠到腳不沾地,但一位小姑娘卻在座位之下與行李一起睡得格外安逸。

凌晨時分,在經過12個小時艱難旅行后,還在睡夢中的女孩恍惚間聽見父親在喚自己的名字——董卿。

睡眼惺忪間,回想著剛才看見的各種型號的腳丫子,女孩心想:“過年”,一定是這世上最惱人的事情,沒有之一!

彼時小小的人兒一定不知道,如今讓自己無比煩惱的春節,在20年后將成為她生命中最成功的注腳之一。

看著站牌上寫著的“上海”二字,董卿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感——這里是她從小便渴望留下,但卻始終回不去的家鄉。

1979年,年僅6歲的董卿隨著父母來到安徽淮北,并在這里開始了自己此后為期6年的學習生活。

由于父母皆畢業于復旦大學,高知家庭的成長環境讓她從小便知道讀書的重要性。

作為新中國第一批通過高考改變命運的知識分子,董父對于“勤勉”的崇拜,遠遠超過了其對于任何一種信仰的敬重程度。

而父親這種近乎偏執的堅持,也成為了董卿童年時最大的“噩夢”。

很多年后,董卿用“輪子上的倉鼠”來形容自己的學生時代。

那時的她雖然每天都奔跑在滿足父親要求的路上,卻始終沒有得到過一句像樣的夸獎。

不同于其他父母對于孩子的呵護,董爸爸對于女兒的教育,更像是一場嚴苛的、魔鬼般的特種兵訓練。

由于一直期盼著女兒能同自己一樣出人頭地,從小到大父親對于董卿的唯一要求,就是希望她好好讀書。

為了保障學習時間,父親甚至不讓董卿照鏡子、留長發。在他的眼中,女孩子將精力過多花在穿衣打扮之上是俗媚且完全沒有必要的。

因為馬鈴薯再怎么打扮也只能是土豆,有照鏡子的力氣還不如多去看幾本書。

不喜打扮,天生瘦小,和如今舞臺之上光芒四射的央視一姐比起來,彼時的董卿成了人群里最不起眼的存在。

極低的存在感讓其很少受到朋友的邀約,如此省下的玩樂時間,便全都被父親利用起來。

背古文、讀詩詞、學英語,實在不知道干什么了,就拿著本子抄課文。

“我那時候很小,甚至不知道成語是什么。爸爸說四個字的都叫成語,于是有一次我就把‘回威尼斯’抄在了本子上,結果還挨了罵。”

除了文化成績必須優秀以外,父親還要求女兒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那時她每天晨跑的任務是一千米,如果不能在學生出早操之前跑完,她便要接受全校師生的“檢閱”。

“我一個人在400米的跑道上跑步,感覺特傻,整個學校的同學、老師好像都看著你,像阿甘一樣。”

在父親苛責的教育之下,董卿成為了同齡人之中的異類。沒有朋友、不能娛樂,孤獨如同野獸一般吞噬了她所有的快樂。

那時,她經常會坐在自家陽臺上一遍遍地寫下“活著還有什么意思”,一半問父母,一半也在問自己。

1985年前后,董卿再次隨父母輾轉來到了浙江,并在當地最好的嘉興一中開始了自己的高中生活。

彼時的董卿已出落成一名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任誰見了都要夸上兩句。可周遭旁人的贊美并沒有換來董父些許的滿意,反而使他對女兒的“折磨”開始變本加厲。

每次到寒暑假時,父親便開始催著董卿開始勤工儉學。從高一到高三,她所有假期的開場白都是爸爸的那句:

“我女兒放假了,去你那兒打工吧,不要錢。”

為了能滿足父親對自己的要求,董卿干遍了市面上所有的零活。

商場售貨員、廣播站廣播員、飯店服務生……為了能得到父親的夸獎,她近乎無所不用其極。

高一那年董卿第一次去到快捷酒店打工,便接上了最苦最累的清潔工作。10個房間,20張床,她一個人不僅要保證屋內的整潔,還要負責把床單被罩都換好。

因為抬不起厚重的席夢思,董卿經常是還未來得及鋪床單,就已經把自己累個半死。因為手腳太慢,她常常會錯過午飯時間,別人都去吃飯了,只有她還在那兒傻乎乎地干著。

后來面對前來視察工作的父親,董卿嚎啕大哭,她說:“爸爸,我真的太累了,我不想干了!”

然而面對女兒幾乎是乞求的眼神,父親只是沉默,待對方稍稍冷靜之后,他摸著孩子的頭說道:

“再堅持一下吧。”

在父親毫不心軟的狼式教育之下,董卿終于日益趨近于他心中的“完美女兒”,可與此同時,父女之間的隔閡也開始越變越大。

18歲那年,董卿不顧家人的強烈反對,執意報考了浙江藝術學院(現浙江藝術職業技術學院)。那年夏天,拿著千辛萬苦才得來的錄取通知書,董卿喜極而泣。

這一次,她終于可以徹底向父親那些瑣碎而又嚴厲的要求說再見了。

去大學報到的那天父親選擇獨自一人送女兒去學校。當把一切收拾妥當之后,父女倆在校門口進行了一場簡單的告別。

即將到來的新世界完全沖淡了董卿離家的悲情,她一邊興奮地向父親擺手,一邊催促著他趕緊回家。

有些出乎意料,那一天董卿第一次在父親的眼中看見了不舍,那是她之前從未想過的,會在這位暴君爸爸眼中出現的柔情。

那一年寒假,許久未見面的父女倆終于得空同桌吃了一頓飯。席間,那個向來不懂低頭的男人忽然舉起酒杯對女兒說:

“對不起,這些年對你太嚴格了,原諒爸爸吧。”

時至今日,董卿都無法形容自己那時的心情。

盡管這些年父親強加給她的“努力”早已讓其暴跳如雷,可當那三個字真的從父親嘴中說出時,她還是倍感羞愧。

“現在回想,父親讓我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對……我認同我父親的教育方式,雖然我當時受了很多委屈,但我現在回想起來,沒什么不好,他讓我成為一個內心很強大的孩子。”

與父親和解之后,卸下了一身抑郁輕裝上陣的董卿開始走得飛快。

而曾經那些她極其厭惡的,父親所給予的嚴苛,也成為了她日后走向成功最重要的必備條件。

1994年,原本是陪朋友去考試的董卿意外被浙江電視臺錄用,就此開始了自己的主持生涯。

因為當時臺里人手不夠,從來不愿意求人的她一人就扮演了主持、編導、剪輯等多個角色。

憑著過人的本事和永遠不服輸的性格,董卿在臺里深受重視。

某日在父母的建議下,她將自己的錄像帶遞給了上海電視臺,原本只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沒想到竟真的被錄取了。

一邊是早已如魚得水的安穩生活,一邊完全未知的新鮮挑戰,董卿在兩者之前思量了半天,最終還是決定告別安逸。

在浙江電視臺工作2年之后,董卿放棄了眼前大好的前途只身來到了上海。

時隔多年,當再次踏上這片故鄉的土地時,她的心中五味雜陳。

作為從小便夢想留下的故土,她喜愛這片土地;但城市的飛速發展,也使得她迅速成為了這里的局外人。

初來乍到之時,董卿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失落。

作為萬千新人中的一名,她同所有實習生一樣不起眼。無人問津,沒有節目,她就只能這樣愣生生地挨著,期間由于實在是閑的發慌,她還“順手”去上戲念了個大學。

“等待”是最煎熬的成長,這是董卿在上海學到的第一件事。

但即使日子再難過,董卿也從未想過放棄。因為想想父親曾經對自己施加的“暴行”,她便覺得眼前倒也不算太苦。

童年里父親獨特的教育方式給了她壓力,但同時也給了她勇敢面對困難的底氣。

結果的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半途而廢。

念叨著父親給的至理名言,董卿終于等來了自己生命中最大的轉折——《相約星期六》。

雖然這是一檔全新推出的節目,但憑著討巧的內容設計,其一推出便受到了廣泛好評。

隨著節目收視率的一路飆升,作為主持人的董卿也漸漸成為了當地的紅人。

默默無聞多年后,她終于嘗到了出名的滋味,本以為生活會就此無風無浪的走下去,但人生處處是驚喜——

中央電視臺竟在此時,向她拋出了橄欖枝。

那一年董卿29歲,她問自己:如果從此生命中再沒有CCTV,你能接受嗎?答案是:“我必定會懊悔。”

沒有太多的猶豫,她即刻便踏上了“北漂”的征程。

即使在這之前已經設想過無數次在北京的生活,但現實的種種還是給了她當頭一棒。

廣電大樓里人才濟濟,任你之前是再了不得的人物,到了這里都要重頭開始。根據領導的安排,董卿被調入了節目內容極具地方特色的西部頻道。

身為一名地地道道的南方妹子,董卿對于“西部”近乎是一無所知。為了能將手中的話筒拿穩,她開始瘋狂惡補該地的風土人情與歷史知識。因為節目嘉賓時常是來自五湖四海,她又開始強迫自己熟識全國各地的民俗及民情。

查資料、抄資料、背資料,在西部頻道的那幾年,董卿覺得自己和小時候被迫抄書時沒什么兩樣。

唯一不同的是,那時是父親逼的,如今是自愿的。

勇氣有時候是一瞬間的閃念,有時候是一輩子的執念;勇氣是在你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

那時董卿雖名義上是CCTV的主持人,但因為錄制節目在大興,她甚至連央視大門都進不去。當時的西部頻道還沒有在全國“落地”,身在外地的父母連女兒到底在做哪檔節目都不曉得,直到那個午后她們接到了一通電話,電話中女兒用興奮的語氣說道:

“爸,媽,你們等著吧,過幾天就能在央視3套看見我了!”

勇敢的人,不是不落淚的人,而是含著淚水繼續奔跑的人。

皇天不負有心人,在西部頻道整整摸爬滾打了2年之后,董卿終于得到了調入綜藝頻道的機會。

面對這來之不易的機遇董卿倍感珍惜。那段時間,為了能夠達到自己定下的目標,她每天要么是在工作,要么就是在準備工作的路上。

一年365天,超過130臺文娛節目,至少500個小時在飛機、汽車上度過……如果將CCTV比作一座高峰,那董卿一定是這其中最用力的攀登者。

因為從小養成的習慣,董卿已習慣奔跑。

自學上戲MFA并成功畢業、去南加大做訪問學者、到華東師范大學專修古典文學……盡管日常的工作已經讓她焦頭爛額,可她還是會擠出時間為自己充電。

對于自己,她從不手軟。

2005年,董卿首次站上春晚的舞臺,并在此后整整13年中從未缺席。

端莊持重、優雅得體,憑著極好的觀眾緣與超強的主持功底,她順利折取“央視一姐”的名號。

《中國詩詞大會》之上,一直以“串場人”示人的董卿,第一次向大家展露了自己的“才女”身份。

節目中,她不僅能將那些生僻的詩詞脫口而出,而且只是隨便拿出一本古典文學,她都能分析的頭頭是道。

若有詩書藏在心,歲月從不敗美人。

那一刻,人們終于在她的身上,看見了對于“美人在骨而不在皮”的最好詮釋。

手握金話筒,面向一群人,身為央視人的16年中,董卿將自己的全部熱情都奉獻給了舞臺。

站在聚光燈下,感受著觀眾的灼灼目光,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滿足感。

“我想是電視點亮了我的生命,那我愿意燃燒我的生命,來溫暖人心,即使是一小部分人心,我也很滿足了。”

因為熱愛,她已忘我。

出于對舞臺的敬畏之心,董卿只允許自己用真情打動觀眾。所以當發掘自己在主持中開始流于套路之時,她做了一個另所有人都震驚的決定——告別春晚舞臺,暫離央視,去國外留學進修。

“我一直在問自己,到底敢不敢和過去的自己做個了斷。”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永恒的選擇題,以至于到最后我們成為什么樣的人,可能不在于我們的能力,而在于我們的選擇。

那天,當主持完最后一場節目時,董卿坐上了前往美國的飛機,開始了一場無期限的休整。

和自己之前設想的差不多,在這場“急剎車”里,她在一開始便撞得鼻青臉腫。

因為語言不通,董卿喪失了自己最有力、也最優秀的表達工具。和周遭的同學相比,董卿已是“超大齡”學徒,極少的共同語言與始終無法跨越的文化障礙,是她再一次感受到了久違的落寞。

在那段始終無人問津的日子里,閱讀成了陪伴在董卿左右的唯一伴侶。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亦有顏如玉。在這個浮躁而又喧鬧的世界里,讀書成了她對抗浮華最有利的武器。

“我現在還能回想起我自己在學生時代……那種安靜、知識對你的浸潤,后來就再也沒有辦法遇到了。所以可能始終對校園、對書本有一種渴望。”

赴美留學時難得的沉靜,讓董卿第一次這樣清楚地明白了父親口中一直所說的“讀書是一種力量”。

年幼時這種能量助她長大,如今作為一名電視人,她認為自己有責任將其繼續傳遞下去。

一篇好文,一個好故事,一次真誠地分享。朗讀也是一種陪伴。不喧嘩,自有聲。

于是,2017年初春,暌違大眾近800個日夜的董卿帶著《朗讀者》回歸。

一方舞臺、幾本好書、百則故事、無悔人生。

憑借著精美而又深度的制作,《朗讀者》在眾多娛樂綜藝中披荊斬棘、脫穎而出,一播出便引起了現象級的討論。

在日趨浮躁、行色匆匆的生活中,人們終于借此知道了,看似平實無奇的文字,竟可喚醒沉睡已久的靈魂。

節目火了,身為制作人與主持人的董卿也迎來了事業的“第二春”。那時網友對其最多的評價便是:

“董卿到底讀過多少書,這張口就來的功力也太可怕了!”

超強的文化底蘊、再加上從那句“我跪下,是因為裙子不好蹲”中體現出的極高修養,董卿在一夜之間便成為了“國民女神”。

胸藏文墨虛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

以教養為魂,奉真誠為本,用智慧做才,擇氣質為雅。

相比于在其他舞臺上流于表面的美麗,《朗讀者》舞臺之上的董卿更多了份清冷的高雅,一顰一笑皆將“中國式優雅”展現的淋漓盡致。

就連金星都忍不住贊嘆:“真正的美人,有聞過書香的鼻,吟過唐詩的嘴,看過字畫的眼,董卿的再度走紅,讓我們看到了不顯山不露水的古典美。”

把欲望與修養、勇氣寫在骨子里,這才是女人最高級的性感。

如今,脫去了“春晚主持一姐”的外衣,董卿再次以“朗讀者”的身份成為全民偶像。面對如潮水般的夸贊,董卿表現的很淡然。

“不要將我太過神化,我只是個普通人。”滄海桑田過后,她早已學會了寵辱不驚。

掃眉才子于今少,管領春風總不如。

從兒時被父親逼迫面對坎坷,到長大后屢次自我選擇坎坷,在追求自我極致的路上,“勇敢”與“堅持”始終是董卿最重要的助力者。

也許這條路上,她也曾頭破血流,但是人的一生,總是在尋找平衡。

忠貞的人,永遠會得到忠貞;

勇敢的人,最后也是用勇敢來結束。

“我永遠都沒有長大,因為我永遠都沒有停止生長。”

人生張皇,青春短暫,該勇敢時請記得:

永遠不要放自己一馬!

附:董卿的經典語錄

1、必過多去強調一個身份轉化,因為我的身份依然是主持人,只是說可能角色上從站在舞臺上到坐在了評委席。

2、不讀書就像沒有吃飽飯一樣,精神上是饑餓的。讀書讓人學會思考,讓人能夠沉靜下來,享受一種靈魂深處的愉悅。

3、成功是偶然里有必然,必然里有偶然。

4、從來沒有灌溉過,怎么能希望有一棵大樹就突然出現在你的身邊。

5、當這種執著和熱愛成為一種習慣,在哪個城市并不重要,就像你愛上了一個人,生活了10年之后,不僅有感情,還包含很多醇厚的東西。

6、對普通人來說,把不可能變成可能就是我們每個人成長的經歷。其實這些事情沒有想象當中那么偉大,而是日常中一些很小的事情。它是自我完善的一種要求

7、對于別的事情你可以說值不值得,但唯獨愛情,你不能用這個衡量。愛情的每次發生,都是值得的。每段有無結局的愛情,都會豐滿你的人生。

8、好女人是一所學校,在我心中,愛情也是女人的學校,在戀愛中閱人閱人生。

9、機會總是垂青那些有準備的頭腦。

10、今后我也不知道會怎么樣,生活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不可知,我們只是去為未來做努力

11、沒有壓力,沒有牽掛,輕飄飄地活著,將會多么痛苦。

12、每個人本身就有不同于別人的地方,不需要刻意區別,只要把你身上的東西展示出來,就是你的個人風格。

13、每個人都在撒網,但不一定每個人都能捕到魚,而我的出海遠航卻能夠撈上魚來。

14、名氣啊別人也說你都已經很有名了,保持現在的現狀可能大家也都認可你、喜歡你,可是我總覺得正因為大家認可你喜歡你,我就覺得我應該做得更好一些,就是不要辜負了那些一直關注你的人,我想是不是可以有更好的節目形態啊或者一個更好的董卿的樣子,讓大家也覺得這十年這二十年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變化、一直在進步。

15、年紀輕輕就依賴于一種所謂被市場認可的風格上,是危險的,只有大膽嘗試過主持各類風格的節目,才能分辨清楚自己的最佳定位,最佳風格。

16、女人20歲之前的容貌是天生的,20歲之后就是自己塑造的,成長,經歷,環境,都會影響你的眼神和姿態。

17、人的潛能其實遠超過自己的想象,你不挖掘就永遠不會知道。

18、人人都想要結果,但有時經過就是結果。

19、任何事情都好象是一個拋物線,慢慢上升到頂尖之后又慢慢回落。

20、如果將來當母親,我可能也會采取比較嚴格的教育方式。

21、如果你愛上這一行,那么你所受的罪就都是活該。

22、生活不會像你想象的那么好,也不會像你想象的那么糟,無論好的,還是糟的時候,都需要堅強,人面對脆弱的能力,遠遠超乎自己的想象。

23、生活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不可知,我們只是去為未來做努力。

24、世界上的一切的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有一份愛是一生一世不求回報的,那就是母愛,有一個人是一生一世值得我們去愛的,那就是母親。

25、太了解自己是一種幸運的清醒,也難免失去那種單純的享受。

26、挑戰不可能”的理解,同時也詮釋著自己,“我是那種自我要求很高的人。

27、偉大的作品不是靠力量,而是靠堅持誕生的。

28、我覺得有些苦難是肉體的、物質的;有些苦難是精神的,往往精神的苦難對人的折磨是巨大的,是讓人更難承受的。

29、我想是電視點亮了我的生命,那我愿意燃燒我的生命,來溫暖人心,即使是一小部分人心,我也很滿足了。

30、我怎么可能不害怕,怎么可能不擔心,怎么可能不去預想我一個人離開了一個非常熟悉的甚至是一個相對比較優越的生活環境,要怎么樣去面對一個重新的起步。每一個人都會有恐懼心,每一個人對未知都是有恐懼的,你現在擁有的越多,你就越害怕,你就會覺得這個我也怕丟了,那個我也怕丟!

31、我知道,以自己的經驗和狀態、還是完全可以再做幾年的。可是就怕重復。重復是會消磨意志、消減激情的,我就特別害怕。我就覺得如果我對工作不再像以前那樣充滿激情的話,可能我就沒有辦法再進步了。所以我就想打破那個平衡,那個所謂看上去很美。

32、想是電視點亮了我的生命,那我愿意燃燒我的生命,來溫暖人心,即使是一小部分人心,我也很滿足了。

33、學習是最有用的,抱怨是最沒用的。

34、牙齒有多硬,可一個個掉了,舌頭有多軟,可它永遠與你同在。

35、一個人的經驗或者可以彌補她的不足,但如果是一個心里有底,又有經驗的主持人,失誤的情況就不大會發生。她不太可能穿錯衣或者說錯話,在關鍵時刻,即便有些小失誤,應該也是懂得彌補。當然,經驗或許可以彌補一時的不足。但真正能夠勝利還是需要下功夫。有把握就不緊張,工作是這樣,愛情也是這樣。

36、因為自我要求高,所以不能接受自己停滯不前,哪怕在別人眼里一切繁花似錦,事業如日中天。

37、有些人就活的相對輕松一些,有些人就活的累一些。我甚至都想我改變一下,就是不要那么的糾結,可是我就是這樣一個人,總希望做到更好,可能父母從小的嚴格教育已經到了我骨子里了吧。

38、有些時間,學會離開是給自己選擇了更寬闊的未來。

39、再浪漫的愛情,不能相濡以沫,相伴到老,也是遺憾的。

40、再漂亮的女人也不可能適合所有的服飾與造型,但聰敏的女人會學會用輔助條件讓自己適合或許并不適合自己的東西。

41、在機會來臨之前唯一能做的,是忍耐和努力。

42、真正的感情似乎仍然常常同自尊或者許多說不出來的理由對抗,愛情的困惑在此,而愛情的魅力也在此。

43、職業規劃可能會有一些,可是這個規劃有時候可能要看機遇。現在的我也在渴望有一個更好的節目的形態、節目的樣式,可以讓我以更好的面貌與觀眾見面。

44、主持人需要有內涵,需要有內在修養,需要厚積薄發,但這些其實是不需要強調的,豐富自己的內涵,其實應該是生活的一部分,同職業無關,成為一個有心的人,一個有悟性的人,同一個人對生活的熱愛,對生活的態度和對生活最本質的理解都有關系。

45、做一個好評委不容易。在點評的時候要三言兩語切中要害,話不能多,多了別人嫌你煩,但是又不能不到位,少了別人會覺得你的作用沒有發揮出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9,885評論 6 54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312評論 3 429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7,993評論 0 38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667評論 1 31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410評論 6 411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778評論 1 328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775評論 3 446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955評論 0 289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521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266評論 3 35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468評論 1 374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998評論 5 36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696評論 3 34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095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385評論 1 294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193評論 3 398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431評論 2 378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