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讓并未受到很多專業教育的李嘉誠創造了今天的商業奇跡?是什么好習慣才使得他變得這么優秀?李嘉誠被形容為“一本會行走的書”,讓我們來好好學習一下這本“行走的書”
“一個有信用的人,比起一個沒有信用、懶散、亂花錢、不求上進的人,自必有更多機會。”這是李嘉誠先生的座右銘,也是他給所有年輕人的忠告,成功不是偶然的。有人說,創業是孤獨的,是寂寞的,你只能獨自前行;而我說:朋友,一切都不象你說的那樣!有許多與你同路的朋友,何不一起搭個手,做個伴, 范瑛今天分享給大家李嘉誠的成功創業的秘訣!讓我們一起體驗創業路上的喜悅和艱難!
有記者問李嘉誠:李先生,你是從零開始創業的,你認為對于創業者自身成就事業至關重要的是什么?李嘉誠:是培養自己對所從事行業的濃厚興趣。
1940年受抗戰影響,李嘉誠一家搬到香港,本為教師的父親,一時找不到工作,只能臨時去投靠家境寬裕的舅舅,而其父親不久后就得重病去世了,作為長子的李嘉誠不得不放棄學業,先去了一家鐘表廠打工,后來又去塑膠廠去當推銷員,也就是今天所說的銷售。
我想,只要勤奮,肯去求知,肯去創新,對自己節儉,對別人慷慨,對朋友講義氣,再加上自己的努力,遲早會有所成就,生活無憂。當生意更上一層樓的時候,絕不能貪心,更不能貪得無厭。”
二十二歲的李嘉誠,相信若自己自立門戶能做的更好,他毅然辭職,1950年,李嘉誠帶著兩年積蓄7000多元港幣開始創業之旅,他向叔叔和堂弟借款4W元,開了一家生產塑膠玩具的工廠,取名“長江”。在長江的客戶里,有一個美洲的客人,訂了一批訂單,到最后不知什么原因取消了訂單,李嘉誠并沒有問其索要賠償,而是對他說:“日后若是有其他生意,我相信我們能更愉快的合作” 這個美洲商人深受感動,為其介紹一大批的美洲訂單,當訂單如雪花般飛來,李嘉誠笑開了,連嘆吃虧是福。
人生一共就是由幾個十年組成的,每個十年都有不同的經歷、不同的心境。每個十年追求的東西都不一樣。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在追求的過程中你總要有取舍,該取什么?該舍什么?
如今已是90歲高齡的李嘉誠,在退休之后發表感言,他說人生有3道坎,每邁過一道都是一重天!那么你過了幾個了呢?
第一道坎:自立之志
二十歲時,該不再計較自己的家庭出身,不再計較父母的職業,十幾歲時,會和別的孩子比較家庭出身,比爹娘官大官小,恨不得都投生帝王之家,將相之門,也是人之常情,但如果到了“弱冠”之年,還弱不禁風,尚無自立之志,出身貧賤的還為家庭自卑,老覺得抬不起頭來。出身富豪的還處處依靠父母,在家庭蔭護下養尊處優,那就會一輩子都沒出息。
第二道坎:成家立業
三十歲時,已成家立業,為父為母。有了幾年家庭生活的經驗。大丈夫該不再計較妻子的容貌,深知賢惠比美貌更重要。會過日子媳婦比會打扮的媳婦更讓人待見;老婆該不再計較老公的身高,明白能力比身高更有作用,沒有謀生能力的老公,縱然長成丈二金剛,還不如賣炊餅的武大郎。
第五道坎:滄海桑田
五十歲時,該不再計較無處不在的不平之事,不再計較別人的成功對自己的壓力,不再眼紅他人的財富,不再當仇富的“憤青”。半百之年,曾經滄海,閱人無數,見慣秋月春風,不再大驚小怪,歷盡是非成敗,不再憤憤不平。看新貴飛揚跋扈,可不動聲色。看大款揮金如土,也氣定神閑,耐住性子。
聰明的人,有生活智慧的人,會有所不為。只計較對自己最重要的東西,并且知道什么年齡該計較什么,不該計較什么,有取有舍,收放自如。
李嘉誠說:在我眼中,未來跟明天是兩回事,天命和命運是不同的。明天只是新的一天,而未來是自己在一生的各種偶然性中,不斷選擇的結果。追求自我,努力改善自己是一股正面的驅動力,當你把思維、想象和行動譜成樂章,在科技、人文、商業無限機會中實踐自我;知識、責任感和目標融會成智慧,天命不一定是命運的藍圖。有能力的人,要為人類謀幸福,這是任務。歷史中有很多具創意、有抱負的人和群體,同心合力,在追求無我中,推動社會進步。天地之間有一種不可衡量、永恒價值的元素,只有具使命感的人才能享有。這不是秘密,可惜,三歲小孩知道的事,不是人人做得到。回想過往,人生似夢非夢,七十年匆匆過去,那個同鄉看不起的瘦弱、無神的少年,一直憑努力和自信建立自我,追求無我。得人才者興,失人才者亡,這是企業的生存法則。人的強大不僅僅在于提升自身的智慧,還在于凝練他人的智慧為我所用。善集眾人之智慧于一身者,方能成大事、做巨人。李嘉誠在商界以坦誠和守信著稱。李嘉誠說:“以誠待人是我生活上堅守不移的原則。”正是李嘉誠那廣為傳頌的誠信美德,使得眾多出類拔萃之才紛紛因他而來、由他而聚,心悅誠服地為李家商業王國奉獻自己的聰明才智,一位經營者一定要有高度的責任感,李嘉誠說2018的賺錢方式在互聯網用手機就能做全球生意幾個月實現玥新十萬以上甲(2335693072)就職業素質本身的要求來說,一要對自己的職位勇于負責,也就是說對企業負責,對產品負責,對職工負責;二要對企業或下屬出了問題勇于承擔責任;三要對創新風險勇于負責任,沒有勇氣成不了大器。“風險與機遇并存”,如果一件事沒有什么風險,那么大家都能想得到,都敢去試,這里對于你來說是沒有多少機會的。只有風險非常大,大多數人因此不敢想、不敢試,而你卻能夠迎險而上,成功的概率自然就大了許多。在企業創辦不久,為了降低成本改善經營狀況,李嘉誠的企業被迫大量裁員。在企業遇到困難的時候,裁員是很正常的事。但是,李嘉誠卻認為,員工失去工作就意味著沒有了生活來源。從艱辛中走過來的李嘉誠對此體會尤深。李嘉誠坦誠地承認,自己經營上的失誤導致了裁員。他在向被辭退員工及家屬表示歉意的同時承諾,只要經營出現轉機,愿意回來的員工,仍然能在公司找到他們的職位。李嘉誠有諾必踐,相繼返回的員工都能比以前更加努力地姿態從事本職工作。生意場上,個人的魅力很重要。為什么同樣的兩個老板,別人只愿與其中一個打交道,這個有原因的。商道上講信義,做人不要黏糊,要豪爽。即使不豪爽,也要憨厚。處處耍小聰明,成不了大氣候。你所說的每句話,你所做的每件事,都你德行的體現,都會對你周圍的人產生很大的影響,尤其是你的客戶、你的合作伙伴、你的員工。如果你的言行舉止能讓別人喜歡你,那么你就是一個成功的人,你在事業上的成功也會隨之而來。
李嘉誠特別重視的投資哲學有兩種:
第一,他特別看重人的自律,也就是超強的意志,如果發現錢賺到哪會有風險,他懂得馬上勒住,適時止損。
第二,就是他對中國人傳統意義上的“經營”有獨到的見解:在他的財富的哲學里,經營固然重要,但是投資更重要。他對經營從來不會談戀愛,他更看重手里的錢要貨如輪轉,不停滾動。
據說有一次李嘉誠下車,他上衣口袋里一枚兩元硬幣掉進了車底。李嘉誠蹲下去找硬幣,旁邊的值班人員撿到,馬上幫他拾了起來,李嘉誠收回兩元硬幣,又給值班人員100元作為感謝。很多人不解,用100元換回兩元。
李嘉誠的解釋是:“若我不拾該兩元,讓它滾到坑渠,該兩元便會在世上消失。而100元給了值班,值班便可將錢用去。我覺得錢可以用,但不可以浪費”。這件小事在相當程度上說明了李嘉誠的理財哲學。
在人才的使用上,會用人的人總是能從實際需要出發,用最適合事業發展的人才。在李嘉誠龐大的商業王國中,只要是人才,就能夠在企業中有用武之地。李嘉誠說:“要知人善任,大多數人都會有部分的長處,部分的短處,好像大象食量以斗計,螞蟻一小勺便足夠。各盡所能,各得所需,以量才而用為原則。這就是說,一個公司需要員工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發展公司的大業。
財富不是單單用金錢來比擬的。衡量財富就是我所講的,內心的富貴才是財富。如果讓我講一句,“富貴”兩個字,它們不是連在一起的,這句話可能得罪了人,但是,其實有不少人,“富”而不“貴”。真正的“富貴”,是作為社會的一分子,能用你的金錢,讓這個社會更好、更進步,使更多的人受到關懷。所以我就這樣想,你的貴是從你的行為而來。
“在知識經濟時代,如果你有資金,但是缺乏知識,沒有新的信息,無論何種行業,你越拼搏,失敗的可能性越大;但是你有知識,沒有資金的話,小小的付出都能夠有回報,并且很可能獲得成功。”李嘉誠的商業頭腦和做人做事的智慧和大氣絕非一般人所能企及,今天范瑛就分享到這里,愿你能文中其做人做事中獲得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