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名白衣天使,二十余載,她用愛心、耐心、細心贏得了傷殘軍人及家屬的信賴和好評,與傷殘軍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她就是云南省榮譽軍人康復醫院榮軍康復科護士長、護師段祖玉。
云南省榮軍醫院目前集中供養著40多位男性特重傷殘軍人,這些曾經為共和國建立和國防事業建設做出貢獻的功臣,大多屬高位截癱的傷殘,不但需要傷病治療、心理護理、康復訓練,還需要吃飯、穿衣、洗澡、翻身、解大小便等生活護理。已到不惑之年的段祖玉自1995年從職業技術學校護理專業畢業后就為這個光榮而特殊的群體服務,一干就是二十載。
在護理工作中,面對異性的傷殘軍人時,段祖玉毫不避嫌,細心地為他們插換尿管、更換尿片、清洗衣物,從不叫苦叫累叫臟。自1985年起入院至今的傷殘軍人楊平屬一級傷殘,由于長期臥床,時常情緒波動,其他護士給他插換尿管時總是表現出不滿,有時還當面訓斥護理人員。自段祖玉為他插換尿管以來,他再也沒有“挑毛病”。一年下來,她要為傷殘軍人插換尿管200余次,換藥、尿片300余次。
由于傷殘軍人長期臥床,血液回流不好,血管變得細硬,不易輸液穿刺。段祖玉在長期的實踐中掌握了微小血管穿刺技術。傷殘軍人對她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和嫻熟的護理技術十分滿意,都喜歡讓她打針輸液。
傷殘軍人長期住在醫院里,難免會產生一些消極思想,有時會表現為行為過激,如抵制治療,把怨氣撒到工作人員身上等。細心的段祖玉發現,這些表現其實是傷殘帶來的“心病”蠶食他們的身心。為了讓傷殘軍人卸下思想包袱,得到精神慰藉,段祖玉主動擔當了他們的義務生活服務員:奔走十幾公里為他們進城購買生活用品;與他們談心,幫他們做飯,甚至輔導他們的孩子做作業……住院軍人深切地感受到雖然身體殘疾,但仍然受到社會的尊重,活得有尊嚴。這無疑是治療他們心理創傷的一劑良藥。在段祖玉的帶動下,志愿為榮譽軍人做好事已經成為一種傳統,榮康科每一位醫務人員都能盡力去幫助他們,充當他們的采購員、修理工和子女的家教等。
為了更好地照顧傷殘軍人,提高自己的技術,段祖玉先后到省級大醫院進行了3次進修,并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護理專業大專文憑。由于工作出色,她于2007年2月被聘為榮康科護士長。擔任護士長以來,段祖玉更加全心全意為傷殘軍人服務,完善了傷殘軍人整體護理規程,積極參與制定《傷殘軍人交接班制度》《護理人員職責》《護理操作流程》等一系列制度,建立了護理質量檢查小組等,滿足了不同特殊病人的需要。段祖玉在榮軍醫院工作了二十多年,做過的好事無法計數。在別人看來,她的臉上永遠漾開笑容,把幫助別人當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但人們卻不了解她的家庭生活并不一帆風順,早在2000年,小孩才剛9個月時,段祖玉的丈夫就不幸去世。她邊撫養孩子,邊精心照顧罹患尿毒癥十多年的婆婆,粗衣糲食,日子過得很苦。由于單位的性質和服務對象的特殊性決定了醫院主要靠財政撥款運轉,基本無對外收入,醫護人員的收入與其他醫院根本無法相比。曾有好心的朋友勸她換個待遇好的單位工作,幫她聯系到了昆明法醫院,但她毅然回絕了朋友好意,安心留在了省榮軍醫院。她的付出沒有被人忘記:2010-2012年,她連續三年被評為云南省民政廳先進工作者;2014年獲云南省第21屆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她所帶領的護士班2009年被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授予“巾幗文明崗”。2015年,她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