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合西木
2016年5月25日,楊絳先生走了,享年105歲。
如果你不知道楊絳,肯定知道他的老公錢鐘書,就是寫《圍城》的清華才子,據(jù)說錢老在清華是真的把圖書館里的書全部看完了,至今仍然是僅有的一個。
楊絳是喜歡別人稱她為先生的,先生這詞不是男人的專利,對于那些學(xué)富五車的人,我們都可以稱為某某先生。
對于楊絳先生,我是比較陌生的,她的書一本也沒有讀過,他丈夫?qū)懙摹秶恰返故强催^一次,也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也是沖著那句名言去的:婚姻是就是一座圍城,城里面的人的想出來,城外的人想進去。
對于婚姻,我還是持樂觀態(tài)度的,但這不是今天要說的重點。今天我想說的是另外一件事,有關(guān)楊絳生平的一些事。
當(dāng)我看到楊絳先生的生平后,我就愣了,她給我們留下了遠比錢鐘書要多的精神財富,呆呆的看著眼前的百余字的簡介,我想到自己閉眼的那一刻,我的生平別人又當(dāng)如何書寫呢?
楊絳,本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中國著名的作家,戲劇家、翻譯家。
2001年,楊絳把她和丈夫的稿費和版稅捐贈給母校清華大學(xué),設(shè)立“好讀書”獎學(xué)金。2003年,93歲的楊絳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風(fēng)靡海內(nèi)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96歲時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102歲時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2014年,楊絳出版《洗澡之后》,為這個故事寫了一個稱心如意的結(jié)局。
楊絳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yōu)秀的翻譯佳作,到2014年已累計發(fā)行70多萬冊;她早年創(chuàng)作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舞臺長達六十多年,2014年還在公演。
我不由得又想到了另一個——喬治·凱南。
專門去百度了一下,上面說了很多,只不是我想的,我更喜歡羅胖(羅振宇)說的那個喬治·凱南
羅胖說他是聽李翔說的,這么看我就是道聽途說了,在1946年的時候,喬治·凱南準(zhǔn)確地預(yù)言了整個冷戰(zhàn)結(jié)束的方式。一個人能夠預(yù)言50年后的事已經(jīng)很牛了。但問題是,他不僅預(yù)言了這個五十年的結(jié)局,還親眼看到了這個結(jié)局,這個太罕見了。
為什么?他活太長了,他活了101歲,他活到了2005年。
在他活著的時候發(fā)生了這么一件事,有個傳記作家說我給你寫一本傳記吧,他說可以,但有一個條件,就是在他活著的時候這本書不能發(fā)表,因為我保證可以說實話,我死了之后,我說誰的難聽話,誰不高興,無所謂。 作者就答應(yīng)了。但讓人沒有想到的事,這本書寫出來,就一直不能出版,因為要等著他死。到后來這本書里寫到的所有人都死了,他還是沒有死。他屢次給作者寫信,說抱歉,我活得太長了。
在漫長的晚年歲月里,喬治·凱南做了什么?
他寫了二十本書,寫了大量的散文集,他的英語、俄語和德語都非常好,八十多歲還騎著自行車在大學(xué)校園里亂逛,他在挪威買了一條游艇,八十多歲還去駕駛,他九十多歲還出版了一本暢銷書,這就是他晚年的活法。
兩個人,一男一女,一個中國人,一個外國人,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壽命都超過了100百,并且老有所成,都精通三四國的語言,都在老了老了又寫出暢銷的書。
一個人能活到100百上且不易,老有所成就更難了。
這兩點,都是我期望的,都是我望塵莫的,也可以說是我今生的奢望,但我私下里還是想努力一點,再努力一力,這輩子我可能不會有他們那么高的成就,但至少我可讓自己做得更好些。
一直以來,我不知道自己寫作為了什么,掙錢很重要,但顯然不是最終的目的,看到他們,我感覺自己找到了,寫作的目的可以有很多種,為名為利,為名楊后世,但對于我,我現(xiàn)在想到的只有一點,寫作可以讓人老有所為,可以讓人長壽。
相對較而言,我還是喜歡那么長壽的作家,除了上面說到的楊絳和喬治·凱南,還有我們熟知的冰心和巴金,這兩個人分別活了99歲和101歲。
那些短命特別是殺的作家我是從心底里抵觸的,雖然我也喜歡海子寫的《春暖花開,面朝大海》,喜歡海明威的《老人與海》,但對于他們本人,真的不敢恭維,還有那些生活習(xí)慣有問題地玩命寫作的人,比如《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遙,與金庸齊名的武俠小說家古龍,路遙在寫完《平凡的世界》不僅就離世了,有人說他是被累死的,從種程度看一點不過,他的生活習(xí)慣是相當(dāng)不好的,吸煙不說,寫起來還玩命,經(jīng)常通宵達旦,不出事才怪。古龍也是奇才,和他小說中的人物差不多,喝酒是相當(dāng)豪爽的,常常是夜不歸宿。
日本小說家村上春樹是我知道的作者中生活習(xí)慣最好的一個,他從不熬夜,早睡早起,每天跑十公里,堅持每天寫十頁,要像個傻瓜似的,天黑了就不工作了。早晨起來寫小說跑步做翻譯,下午兩點左右結(jié)束,接著就隨心所欲,也沒有什么不良嗜好,只有一個愛好跑馬拉松,每年至少參加一次全程馬拉松,從開始寫作至今保持著每年出一本小說的規(guī)律,已經(jīng)30多年了。
科學(xué)證明許多東西是用盡退廢的,除了人的四肢,也包括人的大腦,腦子常時間不用,也會生銹。退休從表面上看是件好事,不用再工作,但許多人卻是在退休后不久就出事了,反倒是那些仍然選擇在一線工作的人,活得有滋有味。
我的爺爺當(dāng)了一輩子農(nóng)民,70歲那年把田分給了我爸和兩個叔叔,認為可以享幾年清福了,可讓我們沒有想到的是,還沒有出三年爺爺和奶奶就雙雙前后去世了,如果他們選擇繼續(xù)種田,哪怕一分地,我不敢去猜測,他們二老是不是今天還活著。
人活著,從初生那一天開始,就在慢慢的老去,老,是誰也逃不過的客觀事實。問題是如何面對年老,如何在自己的晚年仍然生活的很好,現(xiàn)在我找到了,那就是寫作。
寫作的目的有很多,不停用腦去學(xué)習(xí),去寫作,不至于老了無事可做,曬太陽等死,且還可以達到長壽的目的,這才是我想看到的年老后的生活。
無戒日更挑戰(zhàn)營第1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