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觀影體驗是復雜的,心情也是復雜的。電影前半部分逗笑橋段惹得場內觀影者陣陣發笑,我雖也是其中一員但我知道,爆笑的最后情勢必然直轉直下,直面人生的現實和無奈。
電影的開頭,程勇是典型的底層階級小人物,在生存的邊緣掙扎:離婚,父親重病急需錢手術,兒子一雙360元的跑鞋,被房東逼著交房租。一眼看去,每件事都急需用錢。雖一開始知道走私是犯法的,但是為錢只能逼上梁山。
一瓶進口價500元的印度仿制藥,倒手賣5000,商人牟利的嘴臉暴露無遺。組合起來的團隊更是牛鬼蛇神,他們的目的明確,有藥吃有錢賺。每個人都是一腔孤勇,救贖病友,也自我救贖。
呂受益出場3層口罩惹來觀眾的發笑,但是慢粒白血病病人確實在日常中需要戴著口罩,觀眾不明所以笑他夸張,口罩下是不被體察的心酸。一臉討好的笑容“吃個橘子吧”,樸素又可悲。程勇給了他希望,他看到了未來,有了廉價的替代藥,他有了繼續活下去的希望。他說剛查出病的時候天天想死,而又在看到兒子出世后,一天都不想死?;疱伨稚铣逃滦疾辉儋u藥,呂受益看著伙伴一個個無奈地離開,最后依然不死心問了一句,回答他的卻是程勇的咆哮“滾”。剎那間,呂受益眼神里的光泯滅,外面大雨,他戴上口罩,佝僂著背,走進雨里。程勇給了他希望,又親手斷了他的生路。
醫院里,呂受益已被病痛折磨得不像人樣。清創的慘叫,讓人不忍。病房外妻子全程面無表情,哀大莫過于心死。呂受益早已經失去了生的渴望,在深夜他最后看了一眼熟睡的妻兒,默然一笑。再次選擇自殺,這次沒人發現。
呂受益,為愛求生,又因愛棄世。
患病需要天價藥續命,為保命傾家蕩產,這是多少個中國病患家庭的縮影。ICU病房,里面的人覺得活著真好,外面的人覺得活著真難?,F實與病魔一次次把他們打敗、擊垮,病患百受病痛折磨,又拖垮家庭,大抵上都是生不如死又有著極度的求生欲望。在他們看來,這世間的一切都已與他們無關,他們唯一關注渴求的,就是可以順利活下去。
馬斯洛需求理論告訴我們,當一個人連最低層次的生理需求都無法滿足時,其他的一切都顯得不重要了。生理需求是作為一個人最基礎的需求,人類個人的生理機能無法正常運轉,生命受到威脅,此時人的全部意識都是求生欲望。只有當人從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來時,才可能出現更高級的、社會化程度更高的需要。
程勇從一開始的純賺錢目的的生意人,到最后孤注一擲,倒貼錢給病患們找藥。被捕時病患們自發的送行,程勇完成了自我的救贖。電影中有個細節,成為紡織廠老板的程勇接待客戶時點頭哈腰,把客戶送上車,一臉諂媚討好,腰彎成90度,此時的他沉浸在自己的發財夢里,病患的死活似乎早被拋之腦后。而呂受益的死讓他警醒,有些事情你一旦知道了,力所能及就無法不管不顧。生而為人,昧著良心的事情干不下去。
程勇并不想當什么救世主,“我就是個賣壯陽藥的,救哪門子世?” ?“我上有老下有小,我不想被抓”。的確,程勇無法承諾更多的東西,他只是個為了生存和生活單打獨斗的小人物而已。病患們把他當成能讓自己活命的藥神,而他只是個要食人間煙火的平凡人,沒有辦法普度眾生。
沒有神的光芒,也沒有神,人想要活,只能自救。
小人物有小人物的悲哀,而你我又何嘗不是蕓蕓眾生小人物中的一員。面對天價藥,面對現實的貧富差距,富人得病有錢能夠醫治,而窮人得了病就只能等死嗎?窮人不敢生病,生了病更不敢勇敢求醫,生命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是不平等的。很多人抱怨救命的藥太貴,根本吃不起,知乎上有個回答很好:
“靶向藥之所以昂貴到要賣幾萬元,那是因為你能買到的已經是第二顆藥了,第一顆藥的價格是數十億美金?!?/p>
資本是逐利的,沒有利益就沒有最初研發的動力,沒有研發會導致更多人的痛苦。當然科技是進步的,就像程勇說的“希望以后會越來越好”。正是小人物的無奈和貧富差距,我們拼命保全自身的同時,只能更多地寄希望于完善的制度與救助。所幸治療慢粒白血病的藥物有部分已經納入醫保,雖然還有眾多的救命天價藥仍然不在醫保范圍內,但至少是有朝前邁進,社會頑疾終將慢慢根除。未來,只能寄希望會越來越好。
最近普吉島的翻船事件,同樣牽動著人心??催^媒體采訪獲救人員的報道,內心仿佛被一股力量揪住。一位女孩小譚在海上漂了許久才獲救,在海里每每遇上飄過來的人她都大喊希望得到同伴的回應,可惜的是并沒有一人回答她,因為那些人永遠都無法開口說話了。她就這樣飄著,我們永遠無法想象當時她的內心是如何絕望。
16年,我和伙伴在帕勞旅行時,也在海面上遇到說變就變的天氣。天空烏沉,隨后大雨大風來襲,四周圍只剩茫茫大海,甚至連個礁石小島都看不見。仿佛整個太平洋海面就只剩我們一艘船,所有的呼喊都得不到回應。所幸我們所有人都穿著救生衣不曾離身,而且船長當機立斷開往附近的小島躲避,沒有在海面上多做逗留?,F在想來,實在是后怕。人類在大自然面前,只是滄海一粟,是多么渺小。
不管是天災還是人禍,在不可逆轉的災害面前,生命猶如螻蟻一般,不堪一擊。既然我們無法改變什么,能做的只有防患于未然。作為我們來說,保持健康,珍惜生命就是對自己和家人最大的負責。在能力范圍內適時買份保險轉嫁風險,對自己和家人都是一種保障。用我爺爺的話來說,如果你的人生要達到100分,那你的身體健康就是這100分里的“1”,沒有了這作為開頭的1,后面不管幾個0,那都是零,沒有存在的意義。年紀越大越惜命,能健康活著真好。
最后,“只愿世間無疾病,何愁架上藥染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