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千字 DY.26】
在大多數人眼中,深圳都是一個沒有歷史的城市,說起深圳的景點,也無礙乎就是世界之窗、錦繡中華之類的人工景點,甚少有歷史的痕跡。
不過,深圳其實有一座帝陵:宋少帝陵,就在深圳灣的小南山上,面朝著文天祥嘆息的零丁洋。
宋少帝陵,埋葬的是南宋第九帝、宋懷宗趙昺。趙昺(1272年~1279年),是南宋的第九位皇帝,也是宋朝的最后一帝,有人說“宋亡之后無中國,明亡之后無華夏”,如果用這個標準去看,宋少帝陵,不但是一個三百年的歷史朝代的終結,也是一個時代的句號。
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軍攻破宋朝首都東京(今開封),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父子及大量趙氏皇族、后宮妃嬪與貴卿、朝臣等三千余人,北宋從此滅亡。這便是岳飛感嘆的猶未雪的“靖康恥”。
在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春金兵首圍東京時,趙構以親王(康王)的身分在金營中作為人質。同年冬金兵再次南侵,趙構再次奉命赴金營求和,在河北磁州被守臣宗澤勸阻留下,由此幸免再次被俘。此后,作為“河北兵馬大元帥”趙構并未按照朝廷指令救援京師,而是移師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后又移師東平府(今山東東平)以避金兵鋒芒。徽欽兩帝被金兵擄走后,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為宋朝第十帝,也是南宋第一帝,此后,南宋經歷五世九帝共一百五十三年。
宋少帝趙昺,是南宋第六帝宋度宗趙禥最小的兒子,南宋咸淳八年(公元1272年)出生。趙昺的出生幾乎就注定了他悲劇的一生,正是在他出生的這一年,忽必烈建立了強大的元朝。而趙昺(幼子、庶子)和他的兩個哥哥趙顯(兒子、嫡子)、趙昰(長子、庶子),在其父親死在酒色之后,被先后立為皇帝,可惜當時南宋國勢已岌岌可危,這三位皇帝都是傀儡小皇帝且都短命,歷史上將這倒霉的哥仨并稱“宋末三帝”。
南宋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四歲的嫡子趙顯被賈似道扶持登基,史稱宋恭帝。兩年后時南宋國都臨安(杭州)陷落,宋恭帝被俘。
南宋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七歲的庶子趙昰被大臣擁立為帝,史稱宋端宗。兩年后端宗病死。
南宋祥興元年(公元1278年),八歲的幼子趙昺被大臣擁立為帝,史稱宋懷宗。
雖然宋末三帝被金兵追打得比較狼狽,但即便如此,趙昺登基之際,還是有左丞相陸秀夫、右丞相文天祥、太傅張世杰等名臣輔佐。趙昺移駐新會海中崖山的時候,還擁有兵民約20萬之眾。
可惜南宋祥興元年(公元1278年)年底,右丞相文天祥不幸戰敗被俘,南宋祥興二年(公元1279)正月,中國歷史上最為慘痛的戰斗“崖山之戰”拉開序幕,宋元兩軍在廣東新會的崖山海面進行了長達兩個月的戰爭,死傷無數。三月初宋軍大敗,左丞相陸秀夫見大勢已去,于是身穿朝服,將8歲的小皇帝趙昺抱到船頭,叩首再拜道:“國事至此,陛下當為國死。德祐皇帝(宋恭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言罷,背起小皇帝,跳入茫茫大海,至此,南宋徹底滅亡。一個孩子修的幾世的福分生在了帝王家,可惜竟然連最基礎的生存權力都沒有,被選擇了死亡。而此時已被俘的右丞相文天祥,唯有南拜。此后,寫下了著名的“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的詩句。
當然,中國人尤其是老百姓是喜歡講故事和聽故事的,所以《趙氏族譜·帝昺玉牒》(多半也是后人編纂的)就載:“后遺骸漂至赤灣,有群鳥遮其上,山下古寺老僧往海邊巡視,忽見海中有遺 骸漂蕩,上有群鳥遮居,竊以異之。設法拯上,面色如生,服式不似常人,知是帝骸,乃禮葬于山麓之陽。”甚至民間傳說,當時赤灣海灘漂來一具身著黃袍龍衣的童尸,而赤灣海邊天后廟的一根棟梁卻突然塌下,廟祝與鄉紳父老急忙焚香問卜,得知童尸為少帝遺骸,塌下的棟梁是天后娘娘送少帝做棺材的材料,當地百姓于是禮葬趙昺于天后廟西邊的小南山腳下。當然,這些傳說,就當做故事聽一聽。
而今的宋少帝陵,是1911年由香港趙氏后裔集資修建的,1984年香港趙氏宗親會再次集資修葺擴建。現為深圳市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