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接著談上一期的內容,怎么樣制定一個切合實際的好目標?首先大家要清楚地知道,一個不明確的,一個模糊的目標,可能會讓你感覺壓力更大,讓你感覺更加的遙不可及。目標不是定了就可以了,一個不好的目標,某種程度上還會給你帶來負面影響。
因此,我們要做的是:制定一個能感知的,能夠一步步執行下去的目標規劃。
大家注意一下,我這里用的是目標規劃,而不是單純的一個目標。我們只討論一些比較大的目標,日常中的小目標我這里就不再啰嗦了。
一個完整的目標,應該是由大目標以及對應下來拆解開的小目標,也就是階段規劃來組成的,這樣子才是一個可以在每個階段都給你有效指引的目標方案。
目標應該是路上的一個個路標以及Checkpoint,而不是立在遙遠的遠方的一面虛無飄渺的旗幟。
好,回到我們上次提到的SMART原則:
SMART原則(S=Specific、M=Measurable、A=Attainable、R=Relevant、T=Time-bound):
1. 具體的(Specific)
2. 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
3. 可以達到的(Attainable)
4. 具有一定的相關性(Relevant)
5. 具有明確的截止期限(Time-bound)
我們拿上次的一個例子使用smart原則來制定一個具體的目標試一下:
場景:身在職場,為了流利使用英語進行交流
大目標:使用英語實現口語交流
目標拆解:
1. 具體的(Specific)--掌握日常職場交流用語,非學術類;
2. 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實現辦公室交流,商務談判;
3. 可以達到的(Attainable)--僅為日常交流,現階段部不過于關注發音及語法問題;
4. 具有一定的相關性(Relevant)--以日常用語為主,延伸出商務談判;
5. 具有明確的截止期限(Time-bound)--1年內。
現在,認真看下上面這個目標,和你平時用小腦瓜那么一想的目標,有什么不同?
是不是感覺和你平時想的“我要做什么”這種拍腦瓜定的目標有很大的不同?
這里我們先導入一個關鍵概念,就是請各位在面對一個復雜事物的時候,不要再依靠你的短期記憶來思考了。
不要相信多任務并行處理了,你的大腦一次只能做好一件事。如果你面對的問題不是只有一層兩層,那么拜托一步一步地把你的思考步驟用物理的方式記錄下來,寫在紙上或者記錄在你的電腦上都行,將你寶貴的思考空間,留給決策。
回到主題,這個例子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實現口語的交流。這相對來講還是比較簡單明了的,就是奔著口語交流這個方向去的。
那么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以你想要達到的最終狀態去練習。
你想用英語進行口語交流,那就去說。
各位先思考一下,如果你能用英語交流,那么會是一個什么樣的場景?
從最終呈現的形式上來看,你只要應對某個場景有對應的回答,那么在這個場景下你已經算是是可以使用英語口語進行交流的了;假設現在你需要的場景有10個,那你是不是只要掌握了這10個語句對應的回答或者模板之后,你就已經在最小程度上掌握了英語口語?
這里也可以應用一個常見的28理論來解釋,20%的關鍵事物可以完成80%的工作。如果你把某一個場景下需要的最常用的幾個句式或者語法掌握了之后,你就已經可以應付絕大部分的場景了。
那么你最快達到目的地的方法,不就是直接把這個幾個句式背下來嗎?
很多人看到這里可能就感覺有點奇怪,有點不對勁,這和以往的從單詞到語法,一步一個腳印的方式相差甚遠。
這也是我最想傳達的一個觀點:你的具體行動一定要從目標往回倒推拆解,不要只靠過去經驗和直覺去照搬方法。
就像學英語一樣,很多人進入社會了,一遇到需要重新學習英語的情況,就直接照搬以前在學校的老路子來學習,全然不顧你的環境你的精力你的能力都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和不同;當你身在職場,綜合效率才是你最需要考慮的重點。
那么,我們對這個目標進行再次拆解:
場景:身在職場,為了流利使用英語進行交流
大目標:使用英語實現口語交流
目標拆解:
1. 具體的(Specific)--掌握日常職場交流用語,非學術類;
2. 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實現辦公室交流,商務談判;
3. 可以達到的(Attainable)--僅為日常交流,現階段部不過于關注發音及語法問題;
4. 具有一定的相關性(Relevant)--以日常用語為主,延伸出商務談判;
5. 具有明確的截止期限(Time-bound)--1年內。
根據上面的目標拆解,我們還需要制定可以執行的分步目標。
那我們就在上面的目標拆解上添加具體執行的方案規劃:
目標拆解:
1. 具體的(Specific)--掌握日常職場交流用語,非學術類;
--尋找對應的常用口語素材,貴精不貴多;
2. 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實現辦公室交流,商務談判;
--將少量的核心基礎句式徹底掌握,靈活搭配;
3. 可以達到的(Attainable)--僅為日常交流,現階段部不過于關注發音及語法問題;
--練習中時刻對比確認,檢驗自己的口語是否實用;
4. 具有一定的相關性(Relevant)--以日常用語為主,延伸出商務談判;
--在建立好基礎用語后,盡量在此基礎上修改出,或者引進商務類的用語;
5. 具有明確的截止期限(Time-bound)--1年內。
--確定具體時間段的學習數量;
現在,大家看看上面的具體描述,有沒有感受到,你實際需要做的,并沒有你想的那么多?
這樣一個具體的目標給你的感覺,和一個模糊的“學口語的”的目標差別是很大的,你會感覺有具體的范圍,以及大概的步驟,這樣你啟動的難度是不是小了很多?
你需要做的,是不是具象化成了:
從最核心的常用語入手,一個句式一個句式掌握,各個場景先學好一兩句基本的語句,形成最小的可運行框架,再一步步豐富各個場景的內容。
為什么要這樣安排?為什么不是像以前在學校一樣,一個章節一個章節學習,學完一個再學下一個?這是因為,學習是一個動態的,多因素的過程,涉及到你的狀態,你的技巧,你的目的等等。所以說,在工作時間之外那么分散的碎片時間,你非常需要一個好的狀態。之所以先建成一個最小的可運行框架(每個場景起碼會一句),就是為了建立充分的自信,讓你快速感覺到攻克每個場景的快感,類似游戲建立的獎勵反饋路徑。
生活已經很難了是吧,如果不能保持充分的自信和狀態,那又怎么保證你在工作之余的那點時間里能有效的學習到知識呢?
設定目標,真的非常值得投入時間仔細思考,不是一股腦往前沖就叫做勇氣。
在這里再強調一次,不管你最后用的是什么方法,什么工具,你寫出來的目標都應該滿足下面3個要求:
1.你能知道具體的學習范圍;
2.有具體的計算進度方式(大部分情況下,用次數會比時長更好運用);
3.考慮到整個學習過程中根據知識量帶來的動態變化,注重每個階段的關聯性,提高整體的學習效率。
我相信大家如果能做到這3點來制定目標,那么你的目標已經比之前的效果會好很多很多。
我是Daxiron,帶你理清思路,實現你的個人理想。
敬請關注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