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清明假期結束了,你會發現自己朋友圈里又是一波世界級攝影競技大賽,尤其是在假期最后一天達到白熱化程度,賽事之精彩,賽程之激烈,讓人大呼過癮。
我的人生也未能免俗,這個清明假期,作為評委兼觀眾,我的朋友圈里攝影大賽基本是三類主題。
第一個主題是清明踏青,滿屏春天氣息對著我的鼻子叫喚。
第二個主題是遍布全中國的旅行照片,我私下盤點了下,最受攝影者喜愛的是九寨溝,其次是黃果樹瀑布,最后是火焰山—— 一路向西。
第三個是世界級的風光旖旎展或世界美食展或世界建筑展。
有時候參與者也直播比賽進程,與觀眾互動,貼心至極。
第一天的項目是“粗發”,參賽內容是天上飛的,路上跑的,水里游的……海陸空全方位的交通工具。
第二天的內容豐富多彩,秀游玩,秀恩愛,秀美食,秀孩子均可,但旅行的風景也是淡化不了的背景。
第三天……
直到假期結束,曬回歸,曬當地的特產,朋友的手禮……朋友圈攝影大賽落幕,開始上班打卡。
02
但是,為什么每個假期都會變成朋友圈攝影大賽呢?原因無非如下:
熱愛生活,喜歡分享
愛發朋友圈的童鞋都是熱愛生活的孩子,生活中的點滴都想記錄分享。分享是一種快樂,朋友圈存在的目的,就是與朋友分享自己的生活。
世界這么大,我想把看到的別致風景分享給呆在家里養膘的你,讓你足不出戶,跟著我一起旅行,見識不一樣的風景。
另外,正是因為朋友圈的存在,那些不在身邊不常見面的朋友,也能感覺離得很近,他們的生活和情絲,隔著千山萬水,展現在彼此面前。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才是真的預言家。
從眾心理,刷存在感和安全感
大家都在朋友圈曬出行,曬“別處的風景”,好像自己不曬就是異類,就沒有存在感,沒有安全感,就會被大家遺忘在塵埃里,還是跟風一把,待在大部隊里最安全。
馬斯洛需要層次中愛與被愛的需要,放在放下就是被別人關注和認同的需要。在物質發達的時代,精神追求的需要遠遠大于物質(生存需要)。朋友圈攝影一般會得到很多的贊和歡呼“太美了”,“你太瀟灑了,這是在哪里浪?”頓時,一股被關注的存在感一下子提升,心情瞬間爽翻——原來我沒有被遺忘,生活太美好了。
雖然這種互動未必出于真心,就像我們看到有人要跌倒,總會下意識扶一把一樣,沒有多少實質情感。但是在人手一部移動通訊的潮流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逐漸拉開后,精神上需要來自朋友的安撫和慰藉并未減少。
我們漸漸從現實世界的點頭之交進化成朋友圈的點贊之交,這種看似虛偽的交往,正是現實生活的延續,沒有絲毫開疆拓土的野心,藏著的只是一點禮尚往來的私心。這些小心思拼拼湊湊,足夠我們安全又和睦地在朋友圈天天見了。
所以一旦某個人停止了曬圖,我總愿意相信,他是不必再向朋友圈索要安全感了。
記錄不同于平時的生活方式
一開始有人撰文《你朋友圈曬什么,說明你缺什么》,對此文,我只給一個字評價——嘁!上班狗生活節奏快,娛樂時間少,就那么幾個寥若星辰的假期,讓人有機會從自己待膩的地方跑到別人待膩的地方,覺得不曬對不起自己雙腳的瞬間,你還跟我說道說道曬什么缺什么,看我一天不怒懟你十幾條朋友圈!
當然也有人說的高明,進天堂的方式有三種,其中一種就是旅行。普通的我們,長久處于普通的兩點一線軌道之內,突然老天賞賜,給你一個脫軌進天堂的機會,我們使勁擠上開往天堂的列車,這個瞬間,好想和自己與朋友說一說話,想記住當下美好的感覺,于是狀態就來了:我要發朋友圈。
生活總是在別處,大家在相同的時間集體脫軌進天堂,天堂的旖旎風光異于俗世的庸常——雖然自己的庸常就是別人的天堂,別人的庸常也許是你達到不了的遠方。于是,在那個時刻大家有了共同的狀態——發朋友圈。
也許有一天自己老了,搬個板凳坐陽臺曬太陽時,拿出自己流水日記看一看,回憶自己走過的路,看過的風景,遇到過的人,發生過的事,更重要的是,看看自己年輕的容顏……證明自己人不但長得漂亮,而且活的也精彩——不白活一回,爽爽爽。
攀比心理
朋友圈攝影大賽一般舉辦于法定節假日,原因是很多人都選擇此時旅游度假。而某種現象一旦出現過多,就會不可避免地催生另外一種現象——攀比。這也是除了賞心悅目外“朋友圈攝影大賽”在節假日期間異常活躍的原因。世界這么大,你去看了,我也想去看看。所以,你看了黃果樹瀑布,我就去看九寨溝;你在非洲騎了大象,我就要去蒙古草原喂馬……你在紐約街拍時,我在多倫多看暮色……你在德國觀看時裝周表演時,我正在丹麥與人魚公主親密接觸……
于是,看到下面的段子后,我們也就不以為奇了。
剛在樓下買鴨血粉絲湯的時候遇見了一個好朋友,但是彼此都裝作陌生人。畢竟都是有朋友圈的人,現在的他應該在馬爾代夫,而我應該在巴厘島。
“別說我說謊,人生已經如此的艱難,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闭f得有理,不,唱的有理。
突然好心疼林宥嘉,他一定是發朋友圈時沒做后期處理,被眼尖的某些人揪出來了。
03
其實,不就是旅游時發個朋友圈嗎?還能瞎掰出來這么多理由。
生活的目的并不是為了秀給別人看,所以發朋友圈更多的是記錄自己的生活和感受,因為沒有人在乎這場攝影大賽的輸贏,我們只享受參與的過程。
朋友圈想發就發,那是你我的自由,不要因為別人的言論,放棄自己原有的生活方式,喜歡分享,喜歡記錄,喜歡“炫耀”,喜歡攀比,想找安全感,都不是什么丟人的事。如果在朋友圈里都要裝,生活還真真無趣極了。
也有些從不分享,“就想靜靜地看你裝逼”的人,你不想讓他們看到你的狀態,那就分組,屏蔽,多簡單一件事。每個人的性格氣質都是獨特的,你發出來的朋友圈狀態吸引的恰恰也是跟你氣質相近的朋友,這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