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時候很喜歡看書,每學期一發新書,我就從第一頁開始,把所有的課本都先翻一遍。那時,非常喜歡看故事類的文章。
家里條件不允許,沒有那么多書看。偶爾買一套,這套書我可以反復好幾遍看。沒有那么多書,反而非常珍惜。
上初高中了,學校有圖書館,可以自由借閱,印象很深刻兩件事。
初三,借了一本《悲慘的世界》,很厚的那種。晚自修偷偷的看,被化學老師發現了,沒收了。直到今天,我依然沒把那本看完。
高三,借了一本世界名著,也是晚自修偷偷看,然后被物理老師收走了。
作業太多,沒那么多時間,忍不住就在晚自修時間偷偷看。
學生時代,看了許多書,沒有其他的干擾因素,心靜的下來。
走出象牙塔,走上工作崗位。工作忙碌,生活諸多糟心的事情,逐漸丟了閱讀習慣。
年初,決定重拾閱讀習慣。重建過程,也費了一番功夫。
1.閱讀,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心要靜。剛前一個星期,不自覺的想拿起手機,或者做其他的事情。我每天早起半小時,利用兩個番茄鐘閱讀。
2.選擇的書籍,從自己喜歡閱讀的類型入手,這樣更容易集中精神。比如,我喜歡看人物傳記,喜歡小說等等。
3.邊看邊做筆記。可以拿筆記摘抄,也可以直接在書本做批注,寫下自己的想法與心得。
4.閱讀的習慣已經初步形成的時候,可以適當拓寬書籍的范圍。尤其是能幫助你成長的書籍,比如專業書籍,致用類書籍等等。
蔡康永曾經說過一句話,“打游戲和看書都是興趣而已”,不見得讀書就比打游戲來得高尚。
古語有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而我讀書,想有一個不一樣自己見到一個不一樣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