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1.選摘
聯機學習者的5個特點:【記關鍵詞】【主題閱讀】【開機閱讀】【跟蹤行業】【持續輸出】
【記關鍵詞】
在寫作時,很多過去的閱讀積累并沒有用上,我只是定好寫作框架,在需要素材的時候,我默默輸入了最可能的關鍵詞。今天大部分書你也知道的,只能當快餐,消磨一下閑暇的碎片時間,這種閱讀算得上是一種“閱后即焚”。廣泛閱讀讓我記住了很多很多關鍵詞,等到我需要資料的時候,我會用“關鍵詞”去搜索。
遇到任何問題,我會第一時間問自己三個問題:
這個問題有人研究過嗎?
他的研究最可能去哪里分享?
我用什么關鍵詞最可能搜到?
如果我把這些關鍵詞線索梳理一下,放進我的知識體系大綱,以后遇到問題,我直接去搜就好,特別好的,還可以用一些資料管理工具,貯存起來備用。
【主題閱讀】
信息不是知識,知識是有組織的信息。
一定要在某個方向或專業建立自己的知識結構樹,要保證一部分閱讀時間圍繞著自己的知識結構樹升級、迭代、進化去展開。
【開機閱讀】
我提倡大家在閱讀信息時,不能只依賴手機推送和朋友圈,還是要定期打開電腦,看看不同的門戶,看看更多不同類型,不同觀點的新聞,讓自己能夠把事物聯系起來思考。
【跟蹤行業】
越是聯機時代,越要長期關注對標幾個行業發展趨勢,參加行業活動,這樣隨著時間推移,你就能慢慢知道行業的來龍去脈,認識行業牛人,進入行業核心圈子,接觸到行業核心資源,這才叫了解一個行業。
關于跟蹤行業,我建議大家可以問自己三個問題:
我是否定期關注某個行業的新聞?
我是否定期查看某個行業的期刊?
我是否定期參加某個行業的會議?
【持續輸出】
作為聯機思考者, 不能只滿足于從網上輸入信息,也要主動輸出信息,最好是帶個人標簽的信息,完成個人網絡品牌建設 。輸出信息并不一定非要寫微信公眾號,其實參與一些高質量社群,在里面進行深度交流和思考,也是一種輸出。
關于輸出信息,我建議大家可以問自己三個問題:
我是否定期在某個平臺發表自己的觀點?
我是否加入某些高質量的社群并經常參與深度討論?
我是否會走入線下活動面對面吸收新思想?
Step 2.思考
秋葉老師的文章內容非常適合超級個體,特別是做知識付費類的超級個體,他講了很多自己的技巧和方法,毫不保留地分享了他的經驗,其中有一些是我感到比較反常識,或者說打破了“思維墻”。
01
他說到廣泛閱讀只是為了記住了關鍵詞,便于需要的時候搜索,而不是說記住了很多知識點。
而我平時所企圖的是,在看東西時能順便記住素材,要用時能夠信手拈來,這可能是從小應試中的養成的習慣,而對于職場人士來講,學生時代那種死記硬背的背素材方法,不是非常適合。另外一點企圖是,企圖文章中所有的內容都出自于自己的思想,覺得這才是自己真的貨,然而這樣是很不容易做到日更的。
完全可以通過比較輕松愉悅靈活的方式來應對寫作。就像我常常驚嘆古典老師在超級個體中的素材新穎有趣,一方面是他的團隊給力,另外一方面我猜測他在這素材方面應該是需要的時候才去找。
02
秋葉老師他做到遇到任何問題,他是第一時間問自己的是,這個問題有沒有其他人研究過。正是“前人之述備矣”。
那這就好辦了,可以站在別人肩膀上去做更高更好的事情。而通常我遇到問題時,先想到的是拿一張思維導圖開始去思考。真的是牛人和普通人在思考方式上差異很大。
其實完全可以先去想想有沒有前人的案例可借用,如果已經有現成的套路,干嘛自己還去?我心急火燎地去思考過程,但忽略了個人能力的局限性。說到這里就是涉及到“搜商”的問題,你知道怎么去,去哪里找嗎?
03
老師提倡閱讀信息不能依賴手機的推送和朋友圈,還要定期去打開眼界。
這跟我以前的想法不同,以前我覺得要專一,那么必須把注意力關注著某個領域當中,這樣才不會分散精神,而從老師的角度來看,他是希望打開視野,實現一種萬物共聯、萬物互通的感覺。
這樣看來,不能局限閱讀的范疇,起碼能夠拿出兩成閱讀的時間放在其他的領域當中,這樣又能夠實現一種泛閱讀的可能,就在隨機漫步的閱讀中去發現你想要的內容和東西。
關鍵還是2點。你的目標明確了嗎,賽道明確了嗎,另外,最好能在這些泛閱讀當中去抽絲剝離,撥開現象,看到底層,看到基本規律,然后像成甲老師在《好好學習》所說的,把一條臨界的規律放到其他的領域去運用,依然大概率的正確。
04
比較觸動的是跟蹤行業這點?!奥摍C”時代,必須得關注行業的發展趨勢,這在新媒體行業愈加重要。因為這些內容通常容易落后,也許六個月前這些理論可以通用,六個月后就out了,又有新的理論出來。比如微信在兩三年前非常容易上手,是個傻子都很容易吸粉,但現在吸粉非常困難。
在長期對標關注行業發展趨勢這點上,自己做的不好,首先我對于行業這一塊界定不是很清晰,有點模糊,到底是新媒體還是個人成長呢?還是知識付費呢?其實是,很少去認真研讀期刊,這在大學時是非常重視的內容。那些在校園網很容易找到的寶貝,工作后就疏遠了,不應該呀。
05
關于持續輸出這一點,還勉強可以做到,但是離老師的標準還有點遠。
比如說參加高質量社群,并且參與深度討論,做得不足。平時在牛人比較多的群里習慣圍觀。另外就是走到線下活動,面對面吸收新思想這點,因為所處的城市是三線小城,沒有太多活動,如果去北上廣深,涉及到路途問題。我想,知識IP群是需要要好好利用起來的。
Step3.行動
01制作容易拿取的知識體系大綱
放在幕布或者是其他的思維導圖工具當中,以前沒有特別好用的在線協助工具,現在有了,就應該發揮出它的效果了。
02 把閱讀換成記關鍵詞的過程
畫成思維導圖也是關注關鍵詞,在速讀中圈出重點關鍵詞,便于下次快速定位和拓展知識
你不可能把每個細節都記住,相信我,那樣太費力了
03 提升搜商提升
把常用的5個技巧寫出來,貼著,在研究課題和寫大綱時把知乎等網站用起來
04 關注行業的新聞
定好賽道后,搜索相關的公眾號
05 在知識IP營3群通過搜索重要人物的聊天記錄,溫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