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落在屏東的甘蔗田里,甜甜的甘蔗甜甜的雨,肥肥的甘蔗肥肥的田,雨落在屏東肥肥的田里。從此地到山麓,一大幅平原舉起
多少甘蔗,多少甘美的希冀!長途車駛過青青的平原,檢閱牧神青青的儀隊。想牧神,多毛又多須,在那一株甘蔗下午睡?
雨落在屏東的西瓜田里,甜甜的西瓜甜甜的雨,肥肥的西瓜肥肥的田,雨落在屏東肥肥的田里。從此地到海岸,一大張河床孵出
多少西瓜,多少圓渾的希望!長途車駛過纍纍的河床,檢閱牧神纍纍的寶庫。想牧神,多血又多子,究竟坐在那一只瓜上?
雨落在屏東的香蕉田里,甜甜的香蕉甜甜的雨,肥肥的香蕉肥肥的田,雨落在屏東肥肥的田里。雨是一首溼溼的牧歌,路是一把瘦瘦的牧笛,吹十里五里的阡阡陌陌。雨落在屏東的香蕉田里,胖胖的香蕉肥肥的雨,長途車駛不出牧神的轄區,路是一把長長的牧笛。
正說屏東是最甜的縣,屏東是方糖砌成的城,忽然一個右轉,最咸最咸,劈面撲過來那海。
早在高中的時候,我就讀過余光中先生的《車過枋寮》,甜甜的屏東從那時起就已經在我的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說起來,在上次的環島旅行時,我是到過枋寮的,那時的我坐在從高雄開往臺東的莒光號列車上,入夜的枋寮車站人很少,只有忽明忽暗的燈光似乎在告訴著人們,枋寮到了。那時的我腦海中就不斷地浮現著余光中先生的那首詩,心里想著,一定要來一次甜甜的枋寮。
那是五月的一個周末,清晨五點多,高雄的天空剛剛浮現出太陽的顏色,我便走進了高雄車站,登上了一列開往枋寮的區間列車。因為是周六,沒有了上學的學生,空蕩蕩的車廂顯得格外安靜,但也缺少了那么一點朝氣和活力。和煦的陽光灑進車廂,我慵懶地倚靠在座位上望著窗外的風景,不高的房屋,廣袤的田野,一切都是那么的心曠神怡。此時的我,還不知道今天的旅途會遇到那么美麗的小鎮和那么有趣的人們。
早上七點多,列車徐徐駛入枋寮車站。枋寮車站是一個很小的車站,但是卻是臺灣鐵路一個關鍵的車站。這里,既是西部縱貫鐵路的終點,也是南廻鐵路的起點。南廻鐵路是臺灣島建設難度最大的鐵路,全長98.2公里,直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才建成通車,結束了島南沒有鐵路的歷史,也標志著環島鐵路系統的最終形成。即便如此,南廻鐵路的通行能力依舊有限,至今仍然還是單行線,全線只有幾個號志站用來會車和待避。一般來說,從高雄發出的區間車到枋寮站就不會再向前行駛了,經過枋寮車站的僅僅是為數不多的幾次自強號列車。所以有相當一部分列車要在枋寮車站周轉調度。
走出枋寮車站,一個充滿生機的小鎮便躍然我的眼前,一切都如我想象的那樣,但卻比我所期待的更加美麗。鎮子不大,可是風景如畫,天空很藍,空氣中也飄著瓜果的香甜。尤其讓我驚喜的是,枋寮車站竟然是面海的!從車站門口遠眺,就能看到蔚藍的太平洋,如果仔細聽,還能夠聽到海浪拍打堤防的聲音和隱隱的濤聲。臺灣島的西部相對東部來說經濟比較發達,城市化的水平比較高,所以雖說靠海但是是很難看到海的。我心里想著,來到枋寮小鎮,先看一下西側的太平洋,感受一下余光中先生在詩中描寫的“咸咸的海”,也是一種不錯的體驗呢。
順著車站門前的主干道一直走,不到三百米,便來到了枋寮的海邊。這里恰巧是枋寮漁港,所以在堤防之外,還有一圈高高的堤石環繞著靜靜的漁港,遠處的堤石上稀稀拉拉地坐著一些垂釣的漁人。我翻過堤防,下到海邊,沿著小路慢慢地走著,海風攜卷著浪花一次次地拍打著枋寮的海岸,空氣中也飄著絲絲的咸味,我想,這便是余光中先生所說的“咸咸的?!卑?。和一般的向游人開放的海灘不同,這里的海灘并不是沙灘,而是石灘。也許正是因為沒有了海沙的原因吧,這里的海水十分清澈,雖然才八點鐘的光景,但是太陽已經很高了,慵懶的陽光把堤石和海灘烤得暖洋洋的,雖然沒有沙灘,我還是褪去了鞋襪,赤著腳走在暖暖的石灘上,更加親近地感受枋寮的這片海。沒有幾分鐘,高高的堤石逐漸變矮,然后消失不見,蔚藍的太平洋就這樣呈現在了我的面前。
這是一個暖暖的早晨,海風推動著海水一次又一次地撲向海岸,潔白的浪花一次又一次地沒過我的小腿,清清涼涼的,很是有一番風情。我看到不遠處有一對父女在垂釣,便走過去請他們幫我拍照,他們很痛快地答應了。趁著擺弄相機和熬造型的時候,我便和他們攀談起來,父親可能聽不太懂我講的普通話或者說是國語,操著濃濃的鄉音一臉歉意地看著我,大意可能是他不太會用相機,讓他女兒幫我吧。倒是女兒很健談,和我聊了很多。女生說她姓牛,牛這個姓在臺灣還是很少見的,因為她的爺爺原本是山東人,1949年的時候稀里糊涂地就跟著部隊來到了臺灣,后來就遇到了女生的奶奶,聽女生說,當時爺爺奶奶結婚的時候也是承受了很大的壓力的,經歷了很多阻礙才最終走到一起。女生還在讀國中,眉目很清秀,成績也很好,她說她一直在讀書,從枋寮國小一直到枋寮國中,除了小學畢業的時候和同學去過一次高雄,就再也沒到別的地方玩過了,當她聽說我獨自環島的時候覺得很了不起。我笑笑說其實也沒有啦,因為我在臺北讀書,所以還算是比較方便啦。說到這里,她突然一下子就興奮起來了,很開心地問我:“真的嘛?臺北好玩嗎?”我說當然好玩啦,但是都是高樓大廈,沒有什么風景啦!她說她將來想要上臺灣大學,想要學醫,然后做一名優秀的醫生。說起這些的時候小女孩的眼睛里閃爍著興奮的光芒。我說當然可以呀,臺灣大學很大的,你成績這么優秀,當然能考進去呀!我們聊天的時候,父親就在一邊慈愛地笑著,寵溺地看著自己的女兒,多么溫情的畫面啊!臨分別的時候,我答應小女孩等我回到了臺北,一定給她寄一張臺灣大學的明信片,這是我們兩個人之間的約定。小女孩開心地笑著,映襯著蔚藍色的海,笑得很燦爛。
辭別了小女孩,我上了岸,沿著寬闊的柏油馬路漫無目的地走著。小鎮不大,而且生活節奏很慢,很悠閑,九點多鐘的光景路邊只有寥寥幾家早餐店在營業,路上少有行人,只有筆直的椰樹和咸咸的海風。走了沒一會,便遠遠地看到長長的圍墻環繞著一座高大的建筑,外面鑲著潔白的墻磚,一開始我本能地以為一定是政府大樓,但是在臺灣游歷了這么多地方讓我明白這一定是一座學校。臺灣是很重視孩子的基礎教育的,無論是都市還是鄉村,小學和中學的面積一定是很大的,而且建筑都很宏偉,這也許是為了給孩子一個寬松快樂的成長環境吧。枋寮的國小環境很美,聽當地人說工作日的上學期間如果里面有學生,那是決不允許外人進入的,哪怕是家長也不行,但是平時的早晚以及周末時間,小學和中學都是開放的,可以讓周圍的居民使用操場或者洗手間等公共設施。今天正好是周六,小學校里空無一人,我小心翼翼地走進校門,令我驚訝的是傳達室里竟然沒有人,而且也沒有人向我核實身份,這倒是讓我大吃一驚。枋寮鄉的人并不多,適齡兒童就更少了,但是教學樓很高大,教室也寬敞明亮,樓前有一大片硬化空地和一個微縮版的小園林,樓后有一片椰樹和運動場,樓梯以及建筑的所有帶邊角的地方都包上了海綿,如此完備的硬件設施這不禁讓我汗顏。也許,“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的理念真的已經深入人心了吧,臺灣社會對于兒童的關懷滲透到了每一個人的生活中。
海邊的小鎮總是有著別樣的美,我的家鄉本是沿海的,但是我卻從來沒有真正地看過海,也沒有到過海邊。很幸運那個周末天氣很好,能讓我無拘無束地擁抱陽光下的枋寮。我拿著相機漫無目的地一棵一棵地拍著椰樹,后面跟上來一隊騎著自行車的中年大叔。在臺灣的這些日子,我深切地感受到這個社會的友好,大多數人都很健談,也很喜歡結識新的朋友。我看了看周圍,偌大的馬路上就我一個人,而且一副落魄的窮游者模樣,我心里想著,他們一定會找我聊天吧哈哈哈!正想著,幾個大叔把車停好,果然跟我攀談起來。這是一個臺灣本地的騎行俱樂部,成員大多是退了休的大叔或者自由職業的人們,其中一位大叔看我獨自窮游這么辛苦,還熱情地給我一瓶水和幾個水果,然后興致勃勃地給我講起臺灣的趣事。大叔樂呵呵地說,他年紀大了,對這些高級事物不熟悉,平時也不怎么上網,最喜歡的就是寫信,還有就是拿著膠卷相機拍照。我說,用膠卷相機不覺得浪費嗎?那如果沒拍好怎么辦?大叔笑著說,正是因為知道總量有限,所以才會對每一張照片倍加珍惜呀!拍的時候也是小心翼翼的,這樣才是攝影的樂趣嘛!
明媚地陽光灑在干凈整潔的小鎮上,海風很咸很暖,我也慢慢陶醉在這靜謐的小鎮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