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讓大象飛》;作者:[美]史蒂文·霍夫曼
心得:2017年12月09日
參加工作后,每當自己遇到難題尋找解決之道時,會經常發現因需而動時,學習效率極高。而這個時候也是提高個人技能能力的關鍵時刻,因為此時有需求有目的而且想要成果。
模仿
過多的資金是一劑毒藥,有限的預算可以真正鼓勵創新思維。這句話我是非常認可的,以前在私企工作,老板喜歡好成果低成本,而有限的資金會激發你尋找替代方案。
比如制作一份32開的產品說明書,方案一可以花錢找設計人員,印刷廠批量印刷;方案二網上找免費模板做份簡單實用的,自己打印;如果選擇自己做,首先要選擇自己精通的工具:word、Excel、PPT或專業設計軟件進行排版(這些工具都可實現,方法網上都有)。
又比如給產品拍照,方案一花錢找專業人員的拍照修圖,方案二自己拍照搞定。拍照比較簡單,有的人只是忽略了產品的背景,如果為了美觀想拍出的產品背景為白色或透明,可以找白底板或干脆用幾張A4紙平鋪,然后照片調亮度或用Photoshop繩索工具摳圖使背景透明。(底色這個其實不一定是白色,也可以購買燈箱、用背景紙拍攝;特效電影的一些鏡頭是人在綠幕前拍。)
幾年前網上有牛人用Excel做畫,當時覺得很牛,然后我想自己是否可以做?有沒有工具?一搜索果然有圖片轉Excel圖工具。這里邊我個人的感悟就是,首先要明白想達成的效果,然后如何善用已知工具方法來達成這一目的,哪怕先期只是模仿的像而已。
竊意
模仿在前,竊意在后。我相信每個人都聽過一句話: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意會就是個人通過觀摩他人的言行來模仿學習體會并變成自己才能的一種方法。比如排版這個技能,可以很深奧也可以很淺顯,深奧至專業排版軟件,淺顯至日常文檔寫作。深奧的行業如印刷、設計、報業等,可以說排版是一種藝術;而淺顯的就像你工作學習中撰寫的文章、總結、微信文稿等。
其實大多技能操作的規律是有跡可循的,遵循普適性,比如手機APP的操作習慣,無外乎點擊、滑動、設置多在右下角,分享多在右上角。而排版方面我認為可以按細節拆分去關注,如字體選擇、行距大小、標題設置、段落效果、圖片選擇與布局、配色等讓它們各就其位,一眼望去層次分明而美觀。對于Word文檔、微信稿件、PPT、Excel啊,碰見喜歡的排版樣式記得收藏下來,用于日后模仿(復制粘貼再修改),但使用時切記一定要檢查并預覽效果。排版技能組合背后的“意”我認為是先讓自己讀起來舒服,同時要讓對方讀起來簡單順暢。
武俠小說里有一模式,往往主角需要與敵方(困難)對戰,開始是普通功夫應對差的對手;然后出來一個高手,主角打不過時都會有學習新武功的機緣(學新技能的機會);當主角成為大師時招式往往是信手拈來的入門武功也能輕松取勝(竊意)。
一個好漢三個幫
亞馬遜的創始人杰夫·貝佐斯是我的偶像之一,他用他的“兩塊比薩原則”對此總結道:“如果一支團隊無法用兩塊比薩填飽肚子,那么這個團隊就太大了。我是一個很能吃的人。我一個人就能干掉半塊比薩,所以一個團隊中像我這樣的人有4個就夠了。”
看到這段文字,我想起的就是那句老話:一個好漢三個幫。當然不一定拘泥于數字,但必須有其特長,可以彌補團隊的短板;而且特長不同會以不同視角看待問題帶來不同的思路。
最后用文中一段描述結尾:
我只是想更清楚地表明,杰出的頭腦首先做的就是模仿,接著他們會在模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但往往他們所做出的貢獻會讓他們獲得絕大部分的榮耀。因此,模仿吧,然后讓它變成你自己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