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過完了嗎?"
"過完了."
"過的開心嗎?"
"還可以."
"見到了想見的人了嗎?"
"見到了."
"看了想看的電影電視劇了嗎?"
"看了."
"那為什么你看起來不那么高興啊?"
"沒有見到最想見的人,也沒有看之前最想刷的影視劇啊."
"那干嘛不去見,不去看?"
"不敢。害怕我們會互相尷尬,找不到合適的聊天話題相對無言;害怕我刷完了我最想看的電視劇會覺得失望,對這部劇沒有了渴求."
最好的都是不敢見,得不到的。得不到的永遠(yuǎn)都是自己認(rèn)為最好的無論是人還是物品,所以這個世界上才會有"如愿以償"這四個字,可是如愿以償以后呢又會怎么樣?兩看相厭到冷漠最后就是看到就心煩覺得還不如不要。我甚討厭"萬事如意"這幾個字,那都是人們的美好祝愿,現(xiàn)實若能事事都遂意也就不會有失望了,也就不會有盼頭了。
當(dāng)我在高三最累的時候想著6月結(jié)束以后的美好日子,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去大學(xué)就咬咬牙堅持了一天又一天,那時我覺得也不過如此。6月22號晚上,查成績,聽到那幾個數(shù)字以后我整個人都是懵逼的,相差不多,可是去我想去的城市卻是沒有了可能了。我不是不相信勤奮這兩個字,到現(xiàn)在我依然告訴我妹妹你要努力要勤奮,我就是個意外。
我是一個會自嘲的人,樂觀,沒有什么過不去的,所以填報志愿時想著既然不能去自己想去的地方那就離家近一點吧。最后留在了省內(nèi),而那個想去的地方成了我心里最好的地方但是卻不愿意多提,也成了我覺得最難得的地方。每個月回家前的那幾天總是會躺在學(xué)校的床上興奮的睡不著,不在家總是會想著家里可是在家了又會想著好無聊,所以每個月也總會有那么幾天想著要回家又想著不想回家。在記憶里,沒有到家的前幾天,家就是圣地,因為回不去,想念著。
什么是最好的,最好的就是自己的如愿以償吧應(yīng)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