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們想通過瀏覽器來訪問某臺電腦上的文件,如在某臺遠程機器上進行了測試,生成了網頁版測試報告,不想把文件拷貝回來在本地打開,而是通過瀏覽器直接查看;又或者是本地有很多份報告,一個一個文件夾打開瀏覽不方便,想要借助瀏覽器前進回退的功能直接瀏覽。要實現該操作,可以在機器上安裝httpd服務,或者是nginx服務,本文介紹nginx方式。
起nginx服務有2種方案,一種是在主機上直接安裝nginx,另一種是起一個nginx容器。
主機安裝nginx方案(推薦)
nginx安裝及配置文件
- 安裝:
apt install -y nginx
或brew install -y nginx
- 配置文件路徑查看:執行
nginx -t
命令即可看到。編輯配置文件,添加下面的內容即可。
配置靜態資源訪問
- alias關健字方案
server{
listen 7001;
location /file/ {
alias /home/china/areas/; # 結尾一定要帶上/
autoindex on; #打開目錄瀏覽功能
autoindex_exact_size off; #默認為on,顯示出文件的確切大小,單位是bytes。 off顯示出文件的大概大小,單位是kB或者MB或者GB
autoindex_localtime on; #默認為off,顯示的文件時間為GMT時間。 改為on后,顯示的文件時間為文件的服務器時間
add_header Cache-Control no-store; #讓瀏覽器不保存臨時文件
charset utf-8,gbk; # 避免中文亂碼
}
}
此時訪問http://127.0.0.1:7001/file/t.txt,則訪問服務器的文件是/home/china/areas/t.txt
- root關鍵字方案
server{
listen 7001;
location /test/ {
root /home/china/areas/; # 結尾一定要帶上/
autoindex on; #打開目錄瀏覽功能
autoindex_exact_size off; #默認為on,顯示出文件的確切大小,單位是bytes。 off顯示出文件的大概大小,單位是kB或者MB或者GB
autoindex_localtime on; #默認為off,顯示的文件時間為GMT時間。 改為on后,顯示的文件時間為文件的服務器時間
add_header Cache-Control no-store; #讓瀏覽器不保存臨時文件
charset utf-8,gbk; # 避免中文亂碼
}
}
此時,通過瀏覽器訪問http://127.0.0.1:7001/test/t.txt,則訪問服務器的文件是/home/china/areas/test/t.txt。
- 簡單來說,alias是做路徑替換,root是做拼接。
注意,瀏覽器打開地址時,如果不是訪問具體文件,而是訪問目錄,最后一定要帶上/
,如http://127.0.0.1:7001/test/
docker容器nginx方案
容器nginx方案踩坑點比較多,一般建議采用主機上安裝nginx方案。
啟動nginx及配置文件內容
- 啟動命令
docker run -d -v /root/nginx/nginx.conf:/etc/nginx/nginx.conf -v /home/wang/html:/usr/share/nginx/html -p 6565:80 nginx
- nginx.conf配置文件內容
user root; # 啟動 Nginx 主進程的用戶名,推薦用root,避免權限問題
worker_processes auto; # 啟動的 worker 進程數,默認為 1 ,設置成 auto 則會等于 CPU 核數
# worker_shutdown_timeout 60s; # 限制 worker 進程優雅終止的超時時間。默認沒有超時時間,可能一直于 shutting down 狀態
error_log /var/log/nginx/error.log warn;
pid /var/run/nginx.pid; # 將 Nginx 主進程的 PID 記錄到該文件中
events {
worker_connections 512;
}
http {
include /etc/nginx/mime.types;
default_type application/octet-stream;
log_format main '$remote_addr - $remote_user [$time_local] "$request" '
'$status $body_bytes_sent "$http_referer" '
'"$http_user_agent" "$http_x_forwarded_for"';
access_log /var/log/nginx/access.log main;
sendfile on;
keepalive_timeout 65;
# gzip on;
# include /etc/nginx/conf.d/*.conf;
server{
listen 80;
location /{
root /usr/share/nginx/;
autoindex on;
autoindex_exact_size off;
autoindex_localtime on;
add_header Cache-Control no-store;
}
}
}
- 瀏覽器打開
localhost:6565
就可以看到一個html文件夾。
常見問題解決
注意,改完配置文件后,請手動nginx -s reload
,或者重啟一下容器。
權限問題--403報錯
權限的原因有很多,下面先給解決方案,再說明原因。
解決方案
給要暴露的目錄增加755的權限chmod -R 755 /your/path/to/expose
如前面nginx.conf配置的root的目錄為/home/wang/html
,則執行chmod -R 755 /home/wang/html
原因
給755權限一般解決的是主機部署時的無權限問題。nginx服務創建目錄索引需要有目錄的rx
權限,但起nginx服務的用戶可能不是root,會缺少該權限。如果你是容器方式起的nginx,可以檢查下nginx.conf
中的user是不是root,如果不是可以改為root(掛載主機文件到容器之后,文件在容器中的權限和其在主機中的權限一致,即root會擁有最高權限),或者是在容器內執行下前面的命令。可以用namei -l /path/to/expose
來看下各層目錄的權限,如namei -l /home/wang/html
。
解決方案
修改nginx.conf
文件中的user配置,將user nginx
或者是user www
等改為nginx root
。
一般是容器化部署會碰到,主機部署比較少見。查看docker日志可以看到*1 directory index of "/usr/share/nginx/html/" is forbidden
這種報錯。
原因
原因分析同上一個解決方案,給root權限。
解決方案
主要針對容器化部署場景,主機方式部署沒碰到過,詳見下面原因分析。
把nginx.conf中的include /etc/nginx/conf.d/*.conf;
這一行注釋掉。這是一個簡單粗暴的方法,因為這種問題比較少見,
原因
原因是/etc/nginx/conf.d
目錄下有一個default.conf
文件,這個文件里一般會配置上/
的訪問配置,如果你在nginx.conf
中也配置了/
這個location
的訪問配置,而且include語句在你自己配置的地址前面,那你的配置就不會生效!!
同樣的問題也會出現在/etc/nginx/conf.d
目錄下有多個配置文件的時候,nginx是按照順序讀取配置文件的,如果多個文件location有相同配置的話,就會有不生效的情況。
那為什么主機部署碰不到,容器會會碰到呢? 我看了下mac,linux主機下的nginx配置目錄,mac下根本沒有conf.d
這個目錄,nginx.conf
也沒有那條include語句;linux下conf.d
目錄是個空目錄;只有容器化部署不知道為啥生成了這個default.conf
,可能我部署的幾個nginx版本不一樣?另外,linux下默認的配置文件地址為/etc/nginx/sites-enabled/default
。
404問題
這種問題一般是配置文件配置錯了,導致找不到文件,可以再檢查下配置文件。
連接不上問題
- 檢查端口是否開放
- 檢查selinux、防火墻、路由規則配置。
setenforce 0
訪問80端口時顯示歡迎頁面
原因是配置文件被默認配置覆蓋掉了。linux系統下有一個默認配置文件/etc/nginx/sites-enabled/default
,把這個文件里80端口的配置注釋掉,或者是將自己寫的配置文件放到/etc/nginx/conf.d/
目錄下。
參考
https://blog.csdn.net/chinabestchina/article/details/73556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