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一行四個同事一起外出參加培訓,我們乘坐長途大巴車出發,計時五個鐘頭有余。
漫漫車路,一路搖搖晃晃,會暈車的人,頭相當的暈。
第一次參加培訓,心里還是很期待的。頭靠著車窗,隨著車子的擺動,頭一下又一下的彈窗微離,隨著重力作用又更貼入窗子一點,一下又一下,很有節奏的咚咚聲,不過頭不疼,還想起了小時候。
我暈車是有歷史的,打小有記憶便暈車。
小時候,有段時間做留守兒童,跟隨爺爺奶奶住。所以日日盼著寒暑假的到來,因為等放假了就可以去找爸媽啦。
可是,那崎嶇陡峭的山路何其彎,坐過拖拉機,坐過“龍馬車”,他們的威力是加強版的。要是雨天,泥濘的泥土路,石子裸露頻出,車里的人就在一顛一顫中揣著早已被攪的不行的肚子虛弱的隨車緩慢前行,可以肯定的是:司機的車技真是極好的……
這些泥濘不堪的危險山路,五年、十年、二十年過去了,它們換然一新搖身變成了水泥路,路是不那么崎嶇難行了,現在偶有機會回去也不暈車狂吐了,但是記憶里的印記太深,只要一上車就得擇個有車窗的位置,斜倚著窗往遠處看,心里想著下一站何處又為何而往。
日前,看過一句話,只一遍就難以從記憶中抹去,我進行消化后,大意大概就是這樣了:
沒有任何的人和事能夠傷害到你,唯一能夠傷害你自己的,無非是你自己對其意義的詮釋寬與否、嚴與否。
放過自己,不念舊惡傷痛,換一件另自己感到舒坦、心情愉悅的外衣披上,你會覺得這個世界或許也就不一樣了。
培訓路上的巴士司機,他的外表并無特色,只是一普通的中年男子,但他卻留給我深刻的印象,讓我下回還想坐他的車,聽他講又一個激勵人心的真實故事,我想我是真不怕暈他的車了,因為會想起那個超級想為之點贊的故事,根本沒空暈車:
當日我們望著車窗外沿河而建的建筑,討論著這座城市的文明或許就因這河而來,看那造型獨特的河橋、水壩、水泥高樓、綠苔屋瓦,我和小伙伴們望著入神。后座有聲音傳來:此河貫穿整座城,足足十三公里有余。
我聞聲朝他望去,只見一個清瘦的男子,他靠著車椅,雙眸微微閉起,耳朵里白色的耳機線沿著他的衣、袖自然的延伸到他指節分明的手中握著。
他的臺詞就這么一句,我對這長得有幾分俊朗的男子有點好奇。
這不,不容我多想,司機跟他說:
馬上到站了,該給你爸爸打電話,叫他出來接你了。
???
不一會兒便到站了,可是他的父親沒有出現,他并未有一絲擔心的神色,輕巧的松開安全帶,泰然自若的站起,越過一排又一排的座位,下車后站立于路的一旁,穿著白色的運動外套,聽著歌,若有似無淡淡的微笑。
天好像一下子晴了……
司機交待他一定注意安全,站在原地等他父親的到來。他們還約定好下一趟男子回程上班的時間,在這個幾年未變的地點等候。
旅途總是這樣,到一站總有人下車了,然后你繼續前行,關于他的故事你或許再也無緣知曉。
但我是幸運的,司機師傅告訴我們說:這個人坐他的車子已經好多年了,他是個盲人,在我們來時的路上的一個縣城上班,在當地是個有名的推拿技師,手法非常專業地道,很多人會慕名而去,他一個月工資保底五六千,有時上萬,比很多正常的普通人都厲害!
從司機師傅的言語語氣中,有著數不盡的肯定、欣賞、贊揚~
但是他的勵志故事還有一段沒開花的插曲。他曾經陷入愛河,有個人在他身旁與他共聽曲、共乘一輛車,那一個耳麥里傳出的音樂聲傳出的是心窩里的幸福聲。
可是他的女主角不是她,她騙走了他幾年以來好不容易積攢的積蓄,悄無聲息的從他的世界消失。
他那段時間,我想心里也曾失明吧……
不過他最終還是學會了獨自砥礪前行,像窗外的這條河,孤獨寂寞的終日崩騰不息。
我喜歡聽故事,我聽的入迷了。再望遠山如黛,河水綠得不見底,車不停歇的朝前行駛,那個穿著白色運動衣的男子浮現在眼前。他的唇角微微上揚,仿佛不曾有過傷痛~
這條河的文明不僅孕育了鋼筋水泥、高樓林立的經濟文明,還有倔強不息、獨立自強的人文之美。
城雖大,若有眾多的你我他能像:
俊朗男子般獨立自強,能勇敢面對困境,心向朝陽的活著;
能像司機師傅般愛崗敬業,不以一人微薄之力以為小,但以傾心已力傳播正能量以為善。
這足以溫暖千萬家,我一個過客都為之動容了。
這個世界的困難永遠不會少,但是心存希望,心中能生長出一條路的人,總能找到那扇如意的門,通往精彩紛呈的人間。
遇見未知的人和事,也遇見未知的自己。
詮釋一個充滿愛的世界~
如此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