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蘭德有本書,叫《源泉》,主人對建筑有著敏銳的,與眾不同藝術天分,因拒絕隨波逐流,一度遭到碾壓,貧困潦倒,卻依然堅守自己獨立的意志,不被大眾觀點所影響和脅迫,最終發展出了簡約實用的建筑風格。
文章里有大段的關于獨立意志的辯論,托黑堅持人性是軟弱的,愚昧的,等待被主宰的,從而處處視主人公為敵,而華納德,一個曾經相信獨立意志,但最終被生活壓垮了的人,曾經再一次試圖從主人公身上重拾對生活和個人獨立意志的尊重,卻再一次被擊垮。整個戰斗充滿曲折,這是人類奮力挽救自我的戰爭,是捍衛獨立思考的斗爭。從眾和媚俗異常強大,但是,摒除社會性,人首先是自己,是個體的獨立思考,才有了創造,有了社會的發展。個體應該被尊重,個體的創造力是進步的源泉。
這是對個體生命和創造力的贊歌,與人的社會性并不矛盾。人首先是獨立的自我,然后組成一個互相尊重,有愛的群體。生命的意義,在于跟世界的融合,這個融合不是盲目從眾,隨波逐流,而是一種基于理性個體的、創造性地融合。
個體是復雜的,有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個層次。本我很簡單,是動物遺傳發展而來的本能,像某種危險反射等;隨著小孩長大,跟世界建立了聯系以后,父母教育等會教給他怎么適應這個世界,哪里是安全區,這是為了不被懲罰而被動適應的習慣。很多人從眾,正是這樣發生的。超我,這個階段是對本我和自我的反思,是對事物的重新認知,這個時候的思考是自主的,屬于即我們所說的獨立意志。通過這種獨立意志,我們得以對自己,對世界重新審視和篩選,形成獨立的價值觀,從而更好地融入生活。
今天的晨讀,三個話題,都是關于獨立判斷的,如何不被別人的信息誤導,如何認識到自己的局限,避免選擇性地傾聽,這是一生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