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思想上最大的進步,是學會與孤獨和平相處。這是我讀完《百年孤獨》后,唯一的感言。
這本書也正是馬爾克斯給我們講述生活中的一切事情,用一種魔幻性的色彩,告訴我們孤獨存在于生命中的永恒性。
無法逃離的孤獨,都是來源于沒有得到過愛
《百年孤獨》如同梵高的油畫,在每一代人的生活上都涂上了色彩斑斕的顏色,但整體的一個故事讓人感到一種琢磨不透的孤獨感,從開篇的第一代,布恩迪亞家族的建立,似乎就已經定義了孤獨的永恒性。
第一代阿爾卡蒂奧是一個創造性極強的人,他建立了馬孔多村莊,研究了大量的科學,但內心的開闊卻無法得到認同與發揮,他內心的豐富使他不滿于自己所過的落后生活,他向往著遠方世界,卻又無法走出馬孔多的沼澤之地。
一個思想在不斷前進的人,呆在一個枯燥、落后、保守的村莊里,過著讓一些無知村民指責和嘲笑的生活,那是一種人與現實格格不入的痛苦,那種痛苦是一種漫長的腐蝕。阿爾卡蒂奧在這種腐蝕下慢慢的陷入孤獨之中不能自拔,以至于精神崩潰,最后被親人綁在樹上孤獨的死去。
我想大多數人都不曾考慮思想的存在與現實的折磨,只想著如何逃避現實給的痛苦和思想造就的孤獨。而布恩迪亞家族的第二代人中的奧雷里亞諾是我們現實當中的悲慘人物,他的妻子被自己的親妹妹阿瑪蘭妲誤殺后使他不能左右思想,隨后他又投身于戰爭,戰爭的疲勞、追殺和親人的再次死別使他慢慢的對生活厭倦。
他開始追求刺激,遠走異鄉,瘋狂于性,啃食泥土,過著糜爛的生活,直到最后自殺,但卻又沒能成功。人往往都會屈服于現實給的折磨,直到年老,奧雷里亞諾回到馬孔多,每日煉金子作小金魚,每天做兩條,達到25條時便放到坩堝里熔化,然后重新再做。就這樣重復枯燥的練著,一直到死。
而阿瑪蘭妲一生都在愛恨里徘徊,因得不到愛而心抱悔恨,最終選著把自己關在房中縫制殮衣,縫了拆,拆了縫,也是如此枯燥的做著同一件事情,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奧雷里亞諾和阿瑪蘭妲是兩個失去愛的人,結局也有著相同之處,我想這應該是馬爾克斯要告訴我們生活的本質就是重復而枯燥的。而人的心靈在失去愛的時候是最脆弱的,我們能看到奧雷里亞諾是有過愛的,他愛他的妻子,但這種愛卻被自己的親人所扼殺。而阿瑪蘭妲因愛而恨,失去了再愛的能力,終日活在自責中。人生的無奈如此,孤獨也隨之如此。
失去愛的能力,寄托于性欲的狂歡
現實當中,我們過著很多逃避孤獨的生活方式,但似乎繁華逝去后終究還是一個人面對生活中無法言語的孤獨。
我們看著布恩迪亞家族的幾代人,每個人的經歷和內心的思想似乎都潛意識的出現在我們的現實生活里。而孤獨帶給布恩迪亞家族人心靈上的創傷與思想正在逐漸扭曲,從第三代阿爾卡蒂奧的身上就已經開始了,他瘋狂的戀上自己的生母,因不能愛而產生暴力思想。而奧雷里亞諾·何塞卻戀著自己的姑母阿瑪蘭妲,出于道德又刻意排遣對姑母的戀情而陷入孤獨的痛苦中。
第四代奧雷里亞諾第二終日縱情酒色,他心中沒有友情愛情,只有一肚的欲望。第五代何賽·阿爾卡蒂奧延續了第四代奧雷里亞諾第二的生活。直到家族的第六代,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與姨母阿瑪蘭妲·烏爾蘇拉發生了亂倫關系,這種亂倫導致第七代人生出了豬尾巴,這也是布恩迪亞家族逃避孤獨最終的惡果。
我不得不說布恩迪亞家族的后幾代都是失去愛的能力的人,他們得不到愛甚至不懂得如何去愛,他們活著就只感覺到了孤獨,然后想盡一切辦法來逃避孤獨,在心靈和精神上慢慢的走向了扭曲,把靈魂寄托于性欲上,尋以得到心靈上的解脫。但到最后,布恩迪亞家族第七代的死亡,馬孔多的消失,也就預示著布恩迪亞家族人注定逃不出孤獨。
《百年孤獨》也給了我們一個赤裸裸自我欺騙,馬爾克斯從每一代人的開始寫到結局,很明顯的告訴我們孤獨是永恒的,無論我們拋棄道德、親情還是能暫時抵抗孤獨的一切事情,都逃不過孤獨的輪回,最終的一切也驗證了馬爾克斯的那句話:生命中所有的絢爛,終究需要用寂寞來償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