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是成本概念總結
成本概念深不可測
因為它是靠想象出來的,所以深不可測、千變萬化。成本概念可以從具體到抽象、從個體到群體、從靜態到動態,這個發展過程就形成了普通的成本、會計的成本、交易的成本、制度的成本,制度變遷的成本等一系列不同的成本概念。但它們最底層的基石是:“成本是放棄了的最大代價”——阿爾欽。
成本是放棄了的最大代價
成本概念發展的過程:
最早的概念:一個人的社會有形的物資,用來干這個,就不能用來干那個。
抽象的成本:擴充到無形的物資,如陽光權、安靜權、空氣權。
討論成本時除了看貨幣成本,還要看全部成本。
沉沒成本不是成本:
成本就是放棄了的最大代價,如果沒有什么可放棄,也就不存在成本。凡是說成本,一定是向前(未來)看,而不是向后(過去)看的。
產品價格與成本無關
最終商品的供求關系,決定了最終商品的價格,而最終商品的價格倒過來決定商品生產的原材料的成本。這個倒置的因果關系是我們學習成本概念的一個重要收獲。
所有的盈利與虧損都是一次性的
所有的盈利(虧損)都是橫財(禍),都是意外的收入(損失)。只要發生了盈利或虧損,我們對資源未來的使用價值就作出了新的調整,成本也因此相應的進行了調整。
租與尋租的概念
租就是對資產的付費,而這個資產的供給在一定程度上,不以付費的變化而變化,是白賺的收入。
尋租的概念是指:企業在向政府爭奪壟斷性優惠政策的過程中,也要付出巨大的成本。所以乞丐并沒有白拿施舍。尋租的概念,也是從成本的概念中衍生出來的。
社會成本問題引發科斯定律
所有“一方傷害另外一方”的案例,在科斯看來,所有的傷害都是相互的,所謂的傷害只不過是資源的爭用而已。于是產生了一個理想狀態下的科斯定律:在交易費用為零的情況下,誰能把資產用的好,資產就會落到誰的手上。
交易費用永遠為正
現實社會中交易費用不是零,往往很高。這就是為什么資源、資產和責任的初始界定非常重要,這就是制度、風俗、習慣和法律存在的原因。整個社會為那些經理、中間人、法官、監督人、律師、會計所付出的工資,就是這個社會所有付出的交易費,交易費用是巨大的。
交易費用越低越好
交易費用越低,人們就能更方便地進行交易,更好配置資源,所以一個社會交易費用越低越好。但是為什么在現實社會中,有些交易費用卻在不斷上升?例如通信費用,過去不存在交網費、電話費、郵票費,不會為通信花一分錢,那時的交易費用不是零,而是無限大,它們只是沒有被納入計算當中。
制度費用與制度變遷的費用
所有交易費用加起來,稱之為制度的成本。在這個制度下面,我們要為學校、教會、商會、家庭、企業、法庭、政府、軍隊等等組織付費,這叫制度費用。從一種制度改變成另外一種制度,也要花費巨大的成本,這就是制度變遷的費用。
存在于想象中的體制成本
經濟學家通過不斷比較、不斷想象,形成了一種又一種的成本概念,訓練自己擁有的一種能力:看見那些看不見的東西,看見那些看不見的損失,從而優化我們的政策,改善我們的生活。
課后思考:
你最重要的心得是什么?提煉一下,寫短一點,這是一個留給你自己的筆記,幾個月、一兩年以后回來再看看自己的思想曾經停留過的地方。
我的學習小結:
這一講訓練了我的經濟學思維,幫我拋開舊的成本理念。資源是稀缺的,必然要有選擇,而成本就是放棄的最大代價。以此為基礎,形成了產品的成本,它是一個倒置的因果關系,包括盈利和虧損都是如此,所以沉沒成本不是成本。擴展至社會問題,社會成本就是全社會的交易費用。它雖表現為一方對一方的傷害,但其實是人們對有限資源的爭用。按照科斯定律:“在交易費用為零的前提下,誰用的好,資源就歸誰,與權屬無關。”但在現實中,交易費用不但不為零,而且很高。還學了“租”的概念,它是對資產的付費。這個資產不以付費的變化而改變。“尋租”是成本的衍生概念,它是企業為了爭取壟斷性競爭資源,而付出的巨大成本。所以初始的界定就很重要,這就是制度、風俗、法規、道德存在的原因。社會為這些組織支付費用,是為了降低交易成本,減少交易阻力,它們就成為社會成本。好的制度設計,有利于降低交易費用,使社會運行效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