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盒飯君? 圖/來自網絡
***
偶然和女友聊起老鼠,她特別怕老鼠。之前在她所住的小區下看到近幾年遇見的身材最矯健的老鼠,完全像健身教練是似的。灰黃色,奔跑起來小腳蹬地的時候,能夠感覺出肌肉被塑形的樣子。
她一臉惡心的樣子以示回應。
明知道自己怕老鼠,她還開啟了老鼠的話題。我也不知道怎么腦抽地認為,她是不是不怕了,于是接著話題繼續往下說。
小時候,其實我有吃過老鼠的?,F在想想,說起這話題的時候,自己也有點惡心,可畢竟是小時候,二十來年前的事兒了。雖然現在新聞報得挺多,老鼠肉泡羊尿冒充羊肉云云,可印象中小時候我真吃過老鼠。
那時家窮,房子都是泥土墻,想來85后里面已經很少有人還經歷過這樣的生活了吧。我也不記得當初是為什么要吃老鼠了,是因為家窮,還是只是因為家人一時興起,要捉老鼠來給我吃。還記得當時是把桌面凳面向下,用筷子什么的支撐著,在筷子旁邊放上吃的,老鼠去吃東西,筷子倒掉,砸下來就把老鼠給壓死了。
我描述的時候,女友聽著快惡心得吐了。說讓我以后離她遠遠的,說我太惡心了。
現在我想也會覺得惡心,可回想年少時,吃過老鼠只是一種記憶了,就像小時候冬天鞋子壞了也在穿,腳長凍瘡特別癢,晚上洗腳的時候,溫水泡著癢得難受。這一切都是不可抹去的記憶。
***
現在的自己也算特別能做飯,能做很多菜,在別人看來挺洋氣的。一男孩,能做得一手好菜,總是能討人喜歡。其實我倒真是很能養活,不挑食,一碗白米飯一碟小菜就能養活自己??尚r候家里條件不好,反而有一段挑食的記憶。
可是吧,當時的我也特單純,有倆姐姐,我很聽她們話,凡是姐姐說的都全盤信任。她們都因為我的出生,罰款,沒能繼續念書,但大姐按說繼續念書的話,應該會成為文藝女青年吧。還清楚地記得,有次,我不吃飯,大姐指著桌子上她給做的菜,說,這叫“青青河邊草”。吃得我特開心。我去,這菜的名字真好聽。后來稍微大一些才從姐姐那知道,原來那就是她炒的空心菜。
我們大家族里,我爸那輩人有很多兄弟,因此我也有不少堂兄。有家堂兄家里的孩子都比我大,我小學時穿的衣服幾乎全是他不要的衣服,小孩子長個快,他不要的都給了我。每到過年的時候,爸媽會給我買新衣服,一年真就盼著過年的時候。
小時候還會過生日,我媽每次都會給我煮雞蛋。也沒別的東西,但都還是會很開心。
現在回想起來小時候的這些事情,其實挺心酸的,但想想也很美好。
可當時完全不會覺得心酸,即便家庭條件那么糟糕,比起同齡人的家庭來說,根本不在一個水平線上。但是那時候爸媽給我說,你要好好讀書,以后出人頭地,就可以到大城市去生活了。我爸還給我起了個很典型的望子成龍的名字,就希望我哪天魚躍龍門咸魚翻身。
所以,我小時候還算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做了那么多年班長,就因為我學習成績好。那時候的眼里,并沒有什么理想夢想,甚至都沒明確地覺得我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只是單純地相信我要好好讀書,以后會變得更好??伞案谩笔鞘裁?,腦子里并沒有概念。
那份簡簡單單的相信,讓我一直堅持了好多年,只是單純地覺得要讀書是我抵抗生活的方式。直到后來進了重點高中,才隱約有點明確的職業意識,覺得自己想做個傳媒人,還把中國傳媒大學當做過自己的夢想。
***
后來工作之后,公司有一本雜志做過一期專題——寒門還能出貴子么?
說現在的教育資源嚴重分配不均,以前寒門學生都特別刻苦,同等條件下,寒門貴子的可能性非常大,而現如今富貴人家孩子從小就享受著比寒門學生更優渥的條件, 還要怎么比?記得去年有高考作文題目受爭議,大概是說有貧窮山區的學生認為不公平,他們從小到大就沒有見過什么是汽車,你作文材料里面說這些東西,對他們 來說無異于在看科幻小說。
感覺現在高考這個獨木橋,愈發地變得“雞肋”,橫亙在寒門和富貴之間,但到底仍然是大多數人唯一可以選擇的路。只是現在的少年心境都完全不同了。
以前看波茲曼的書《童年的消逝》《娛樂至死》,感覺現在娛樂越來越低齡化,孩子完全沒有了嚴格意義上的童年概念,十三四歲當初我們還在河溝里摸魚,現在卻有了TFboys,唱歌紅遍全國,發個微博都有幾萬的轉發。
現在那種快節奏物質化的速成想法迅速地從成年人蔓延到青少年,成為困擾所有人的通病。我們每天都在追求著成功,因為成功不得而陷入情緒魔咒,感覺自己為什么生活如此糟糕,怎樣才能出任CEO,贏取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
甚至前段時間看一個演講類的節目,有個90后少年CEO,開發了超級課表的移動終端,公司擁有多大資產,甚至在電視節目上公開說,要拿上億的錢來回饋員工。如此豪言壯語,說得我都有些動容,默默為這個少年點贊。后來才從該少年的微博上看到了道歉,說他無法兌現億元的員工回饋,不該放豪言壯語出來炒作。
少年老板都急著成功,吸引眼球,以獲取更好的關注度和社會認可度,以謀求公司發展的便利。有時候看新聞事件,感覺現在的人,包括我自己,都沒有了當初那份單純地相信一件事,覺得會變好,并堅持十多年地去相信去努力,去覺得可以改變自己。
是這個社會變了,還是我們都變了,才讓這個社會跟著變了?
我們還能簡簡單單地去相信通過努力會變好么?我們還會真正覺得助人為樂不會被訛,勤儉節約,踏實肯干,刻苦學習等等是美好的值得相信的,而不是把這些東西都當做口號來提倡,刷在墻上,掛在電視上,并灌以“正能量”“主流價值觀”等方式去標榜。
***
最近工作生活遇到一些問題,特別困擾,覺得消化不掉了,在朋友圈亂發了一通脾氣,覺得為什么自己就那么苦逼。
沒多久,看到一個朋友發了條狀態,說:當你感到壓力大,覺得力不從心的時候,就去逛逛菜市場……看到還有年邁的老人都在努力的奮斗著,嚴寒酷暑,一小堆菜,一小堆水果,只為掙那幾塊幾十塊錢的家用,你所有的矯情和懶惰都會掉在地上碎成渣!
這段文字所描繪的畫面我太清楚不過了。
年少時,父母都說,我好好讀書以后可以去大城市生活?,F如今我在大城市生活了,可我的家或者矯情地說我的老家依舊在鄉下,就算我在城市買房買車依舊不能改變什么。我家所在的小鎮,鎮上每逢2號5號8號都會趕集,趕集的時候,可以看到很多那樣的老人,白發蒼蒼,傴僂著身子,面前擺著一些蔬菜、水果,或者其他日 用百貨,也可能是蔬菜種子……那樣的畫面我再熟悉不過。
我小時候單純相信美好的那種狀態,現如今在快節奏,急于求成的狀態下,漸 漸消散,盡管我還堅持著十多年的愛好,努力地寫著文字,并相信自己的堅持能夠給自己帶來什么,哪怕只是寫的文字會有人看,愿意分享的小小虛榮??赡切〇| 西,幾十年如一日地在小鎮里沒有變遷地存在于那些樸實的人心里。
大家都相信著,賣出這點東西之后,就有些收入,這些收入可以供自己在外面念大學的孩子學費、生活費,買些好看的衣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在外面光鮮一些。他們相信哪怕只是微小得在這個動不動就看大數據的時代完全可以忽 略不計的數字,對他們來說都是簡單而真實的希望。
***
這個社會變了嗎?或許是吧!相比仍然有那么多人相信著美好,我覺得或許變的不是社會,更多的是我們自己。
是我們自己變得急于求成,變得物質化,變得太過于渴望成功的光環,太急于想得到美好的生活,而失去了最初出發時候的單純與美好。我們被這種拼命,被這種我們視為快速成功的理所當然的心態奴役。我們也在為那種急于求成的心態付出著代價,為我們不再那么相信慢慢地努力,慢慢地往前挪步子會換來“鐵杵成針”“滴水 石穿”的可能,而抵押了最初的簡單。我們越來越不喜歡笑,我們越來越覺得累,我們越來越覺得每一次社交都帶著某種目的。只有在某個偶爾的晚上,某個睡不著的片刻,包括我在內的你、你們,以及大家,會偶爾想起,原來自己是那么單純地相信美好相信堅持的意義。但很多時候,我們會把它歸結為成長的代價。
可成長就一定得犧牲掉那些單純美好的品格么?為什么得必須犧牲呢?沒有理由??!
既然那些睡不著的夜晚,我們都會偶爾想起那些美好,我們也確信那些曾經簡單單純的東西是美好,為什么不能重新把它們撿起來,放在心里,并用那種單純美好的東 西鼓勵著自己,陪伴自己走過接下來的一個兩個三個十年,直到老去,我們用白發和怡然自得回味少年時,依舊能笑得如晚霞般美好而動人呢?!
今日我在這里思考,我也還沒有完全地做到,但我心底的那些簡單還沒消失殆盡,但愿看到這些文字的你,心里那一點點沒有消失殆盡的信仰希望的單純,能夠如星星燎原,燃燒你接下來充滿無限可能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