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1日 星期六 小雨
今天當我把作業做的只剩下一個作文時,我決定先做科學課后任務—自制手電筒。老師給我們每人發了一個燈泡和開關。我們班完成最早的是鄭伊瑤,她是用涂改帶的外殼做的。我準備也做一個新奇的。我找了好多種東西來當外殼,注意也換了好多次,最后終于決定用我周五吃完口香糖的盒子,一個長8厘米寬4厘皮的藍色塑料盒子。媽媽先幫我在盒子的側面用小刀開了一個長方形口,這是放置開關的地方;然后爸爸幫我在盒子的前面開了一個圓形口,把燈泡卡在那里。為了保險起見,我又在開關和燈泡周圍用膠固定。這時我的框架就搭好了。我把一根電線的一頭粘在燈泡的正負極上,另一頭連接著開關;還有一根電線,也把它一頭纏在開關上。我把一節5號電池塞進盒子里,但是因為這個盒子有點太大,所以需要拿東西在底部固定住。我就用我平時做手工用的彩泥墊在底部,然后把第二根電線的另外一頭插進彩泥里,并且緊貼著電池的負極,功夫不負有心人,完成了。打開開關,不亮,一看,線和電池連接不良。于是我只好又換了種方法,在彩泥的外面包上紙板,然后把電線用膠粘在紙板上,把電池放上去。這次雖然牢固些,但還是接觸不好,一會亮一會滅。爸爸媽媽建議加點彈簧會牢固些。我從一個圓珠筆里面拆掉一個彈簧,剪下來一部分,爸爸用電烙鐵幫我把剛才的那根電線和彈簧焊在一起,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再用膠把彈簧的一頭粘在紙板上。最后把電池卡進去,終于可以正常發光了,象星星,象月亮。我激動地把它開了關,關了開,我對這個特別的手電筒非常滿意,心里非常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