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的覺醒
我們一直只是在自說自話,想到什么說什么,沒有真正去思考過我們的話語是通過怎樣的方式來影響受眾的。當我們意識到了這一點,才會真正開啟語言的魔力。
一個故事
一位警官接到了附近居民的報警來處理一起家庭暴力事情。他來到那棟公寓的門口,遠遠就聽到傳來的呼喊和尖叫。一名男子在咆嘯,還有女子可怕的驚叫聲,突然,一臺電視機被扔出窗外,在他面前摔得粉碎。他沖到那間公寓門口用力的拍門,里面傳來男子盛怒的聲音:“他媽的誰?”警官看著一地電視機的碎片,沖口而出:“修電視的!”
一般正在施行暴力的人們根本不想讓警察介入他們的家庭事務。但是警官機智的轉移了男子的注意從而成功避免進一步暴力和身體沖突。
人可以影響周圍的人和環境,主要是通過語言和行為。如果說人是一個軟件,那么語言和行為就是它的輸出,它對周邊世界的一切影響都是通過語言和行為傳達出來的。如果把人看成是一個黑盒子的話,忽視身份本身的差異的話,國家總統和乞丐的差別也只在于他們對于相同輸入所做的不同回應而己,而回應的方式也只有語言和行為。
不同的人可以說出不同的話,反過來看,使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也會讓一個人看起來變得不一樣。想要變得跟某人一樣,只需要學著他去說話就可以了。從這個角度來看,語言真的是具有某種魔力吧。
框架
說是一個實驗,讓參與實驗的人員努力做到不要去想像另外一個房間中有一只粉紅色的大象。可是沒有人可以做到。這就是語言的魔力
語言是對外的輸出,通過它,人們可以做到影響周邊的世界。這種影響不是由字面意思所左右的。試想一下這個場景。一個人在高空中走鋼絲,本來還穩穩當當,如履平地。但是有人大喊一聲,不要往下看,不要害怕。這個時候走鋼絲的人會不由自主的向下看,也可能會開始恐懼起來。
上面那個實驗說的是一個框架的概念。語言本身只是一個表層結構,它所代表的意思不僅僅是字面的意思而己。不要想大象,實際就是引入了一個大象的框架,語言通過使用大象這個框架影響了受眾。
換框
對于同一件事情,通過使用不同的框架去理解或是傳達,會有完全不同的效果。
否定框架
否定或者說是負面的思考一直對我們的人生無意,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他人。通過框架可以神奇的改變這樣的局面。
消極變為積極?框架也可以是我們看問題的角度。我們常說的積極和消極就是框架的一種,同一個事實,用積極的目光來看是一種說法,用消極的目光來看是另外一種說法。
我常常后悔大學的時候沒有經歷過許多精采。但是積極的來看,也因為人生這一段的不完美,讓我更加珍惜現在。
批評變成詢問 "這個想法做不到!" 換框成 "如果要做到這個,我需要做哪些事情"
觀察你想要成為的人的語言框架
想要變成你想成為的那種人,需要觀察他的語言框架,與自己可能的處事框架相比較,將自己的語言換框。僅此而己,但需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