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歡樂頌》里每當播放應勤的畫面,同事小玲就氣不打一處來,覺得他既蠢又渣。
從第一季開始,小玲就把應勤一眼望穿看到了骨子里,認定他自帶猥瑣氣質。
我一開始沒覺得,但是最近看應勤的表現的確讓人不敢恭維。
應勤得知邱瑩瑩不是處女,便毫不留情地把對方拋棄了。
他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毫不客氣地對樊勝美說,不是處女就是污點。
他認為自己有原則有底線,客客氣氣地對安迪說,藕斷絲連這種事,對于雙方都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應勤對于分手這件事很灑脫,簡直是“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大家都認為,他和邱瑩瑩的故事該畫上句點了。
可是,很多故事都有轉折,就像很多人都會轉變。
跟邱瑩瑩一刀兩斷的應勤,沒過多久竟然三番五次地出現在邱瑩瑩工作的地方。
樊勝美由于一直關注應勤的朋友圈,所以獲得了第一手資訊:應勤的新女友很貪婪,不僅讓他在房產證上加自己的名字,還索要十萬塊錢彩禮,全套的頭面首飾。
安迪表示理解,認為本來也是相親,沒什么感情基礎,婚前談條件很正常,況且應勤看中的是新女友的處女身份,總歸是要付出點代價的。
樊勝美不這么認為,說沒有感情基礎的婚姻,什么事都能做出來,如果結婚第二天離婚,一半的財產就打水漂了。
安迪理智地指出,要是真有這種事情發生的話,也是應勤為自己的觀念付出代價,人各有志,愿賭服輸。
做任何選擇都是有代價的,誰也不例外。
顯然頭腦簡單的應勤,根本沒有想過,選擇一個處女當女朋友,要付出這么大的代價。
2
大多數女人都頂討厭那種跟現女友不和就去找前女友訴苦的男人,恰恰應勤就是這種男人。
他一夜之間仿佛忘記了自己說過的那些話,涎著臉去找邱瑩瑩大倒苦水,說未婚妻的種種不是。
稍微有點理智的姑娘如果遇到應勤這樣的男人再來相約喝下午茶,定是斷然劃清界線。
但是,邱瑩瑩內心深處仍然愛著應勤,所以便借坡下驢了。
邱瑩瑩雖然心里十分矛盾,卻忍不住一而再,再而三地答應了應勤的邀約。
關雎爾為此大怒,一針見血地指出:應勤把未婚妻扔在家里,跟邱瑩瑩廝混,是把邱瑩瑩往深淵里拽,實在是太不負責任了。
關雎爾的指責并不過分,應勤盲目地把邱瑩瑩拽入到三角關系中,顯然是不道德。
一個男人即便想吃回頭草,也應該清清白白、堂堂正正地回頭,而不是陷入現任關系的泥沼中不能自拔時,回頭求拯救。
應勤這是自己打自己臉的節奏,可是他已經不在乎了,因為他后悔了。
很多觀眾說,邱瑩瑩實在犯傻,雖然她不出眾,但找一個比應勤更好的男人并不是難事。
的確,應勤雖然是經濟適用男,但是呆板無趣、拘謹迂執,并且外形堪憂,原著中描寫他“長得豆芽菜似的”。
講真,這樣的男人根本不是姑娘們喜歡的菜。除了邱瑩瑩,在上海這種大都市很少有姑娘會把他當寶。
正因為此,應勤才在老家找了一個姑娘,隨便訂了親。
也正因為此,應勤才吃回頭草,跟邱瑩瑩重修舊好。
應勤是幸運的,因為他想回頭,邱瑩瑩便大方地給機會。換作其他四美,是絕對不可能的。
3
小玲之所以反感應勤,是因為她的前男友跟應勤很像。
小玲讀大學時,跟同年級的小洋成了情侶。
畢業時,小洋因為所學的專業不錯,順利進了國企。
小玲因為所學的專業不搶手,只能進私企。
小洋的媽媽聽說小玲沒進國企,十分失望。
這位媽媽對小玲提出了兩個硬性要求:或考上一流大學的研究生,或出錢在一線城市買婚房。否則,不同意兩人結婚。
小洋因為自己進了國企,所以覺得媽媽的要求合情合理。
小玲見母子二人瞧不起自己,就干凈利落地分了手,各奔前程。
一年后,突然有一天,小玲陸續收到小洋發的信息。
原來,分手后,小洋找了一位在國企工作的姑娘。
婚前,姑娘嫌棄小洋家里買的房子太小,要求必須再買一套大房子,并且還要二十萬的禮金。
小洋家里根本滿足不了女孩的要求,于是陷入水深火熱中的小洋就向小玲訴苦,并且拋出橄欖枝,求復合。
小玲果斷地把小洋拉入了黑名單。
后來,小玲嫁給了一個很優秀的男人,生活得很幸福。
談及過往,小玲底氣十足地笑言,哪個姑娘不是先遇見青蛙,然后才嫁給王子的。
小洋和應勤跟女友分手的理由都很自私很可笑,但結局截然不同。
在現實生活中,不是每個姑娘都會給男人回頭的機會,所以不是每個男人都有回頭路可走。
可是,作為成年人,必須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必須承擔所有的后果,逃避不得。
4
應勤天真地認為,找個處女就能獲得理想的美好的生活。
小洋天真地認為,找個國企工作的姑娘跟自己最為匹配。
這是思想幼稚、觀念偏執、不成熟的表現。
經歷過一系列風波后,應勤終于有所頓悟,他真實地袒露內心:以前是我傻,看不明白。這次真想清楚了,我喜歡的是邱瑩瑩。
小玲的永不回頭是一種選擇,邱瑩瑩的破鏡重圓也是一種選擇。
人生不過如此,且行且珍惜。
無論是應勤、邱瑩瑩,還是現實中的我們,從幼稚走向成熟,需要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要歷經種種磨練,才最終成長為理想的模樣。
一言蔽之,成長,需要時間,也需要磨練。
我們或許曾經是應勤和邱瑩瑩,或許現在仍然是應勤和邱瑩瑩。既傻又二,既蠢又笨,看不透人,拎不清事,犯過無數次錯,撞過無數次墻,跌跌撞撞,頭破血流,狼狽不堪,才一點點懂得人生。
所以,對于應勤和邱瑩瑩們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我們應當適當地抱以寬容。
林夕寫下這樣一段歌詞:
那時候年輕得不甘寂寞,
錯把磨練當成折磨,
對的人終于會來到,
因為犯的錯夠多。
在人生的道路上,誰都難免犯錯,所以我們不僅要給自己,也要給別人成長的時間。
但是,永遠不要忘記,成年人需要為自己的選擇承擔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