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現在人惡搞的段子來說,今天是已婚男人最牛的日子——領著老婆去退貨。老丈人丈母娘好吃好喝伺候好了,就領回來,伺候不好就退貨。
當然,這只是個搞笑的段子。按照傳統的春節習俗,大年初二是女兒帶著女婿回娘家的日子。
初二也有祭財神的習俗。老北京的大商號,這天均大舉祭祀活動,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豬、整羊、整雞、整鴨、紅色活鯉魚等,祈望今年要發大財。
歷代的財神有趙公明、范蠡、關羽等,民間所供大多以趙公明居多,其印刷的形象很威武,黑面濃髯,頂盔貫甲,手中執鞭,周圍畫有聚寶盆、大元寶、珊瑚之類的圖案,加以襯托,突出富麗華貴的效果。
我和妹妹,因為孩子今年高考,放假時間短,都提前回到了娘家。所以,初二,我們和弟弟一家,代表父母回娘家——給舅舅舅媽拜年。
母親的娘家,舅舅家曾經是個大戶人家。母親的爺爺,人稱“四胖子",是當時響當當的人物。
后來被土匪綁票后,母親的六爺爺是個老實人,人稱"土地老兒",把土窖的地址告訴了土匪。
土匪借遍了附近幾個村子的扁擔,擔走了姥爺家的銀子。從那以后,母親的爺爺把所剩的銀錢給4個兒子一人置辦了一份家產。
我小的時候,每年大年初二跟著母親回娘家。
那時候,舅舅家的房子很大。門口有石猴拴馬樁。有大門、二門、廈房、正房。都是雕梁畫棟,五脊六獸。一包松的房子,住著姥爺兄弟三及孩子們,也是十幾口人的大家庭。
后來,分了家。三姥爺一家在縣城工作,也買了房子住在縣城了。大舅、二舅都蓋了新房搬出去住了,姥姥走得早,姥爺跟著二舅也搬出去住了。
老房子就留給二姥爺和他們家的小舅舅住著。
我們姐弟幾個也一直在西安工作,很少回去看看老房子了。
今年正好有時間,我們一起去看了姥爺家的老房子。
大門二門和廈門已經拆了,只有那只石猴拴馬樁和后面的正房還默默地站在那里,訴說著上百年來與老房子有關的人和事。
二舅又給我們放了姥爺七十七歲壽辰時的錄相片,更加勾起了我們無限的回憶和感慨。
姥爺是名教師,記憶中的姥爺非常嚴肅,雖然清瘦,但是棱角分明,說一不二。在家族中乃至整個村子里都是首屈一指的人物。
記得姥爺退休后,每年的教師節和生日的時候,縣里教育局都派人慰問姥爺,還有姥爺的學生們,也去探望姥爺,那時候,舅舅家總是人來人往,熱鬧非凡。
姥爺把嚴格誠實的傳統家教傳給母親,母親又以同樣的方式教育著我們。
我們也要把這種優秀的家風家教堅守并傳承下去。
回憶總是美好的,新年同樣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