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長沙保衛戰,心中思緒紛紛。想著寫點筆記,記錄細碎想法。——題記
看《長沙保衛戰》,完全是沖著張豐毅老師去的,《人民的名義》里沙瑞金書記形象豐滿,張弛有度,看到其他人評論《長沙保衛戰》的薛岳是同一個人演的。
剛開始看的時候,之前看《南渡北歸》,有涉及長沙會戰的一些內容。了解了大致背景,南京,上海,武漢相繼淪陷后,日軍南下向長沙進軍,企圖快速拿下長沙,給予重慶政府致命打擊。
在大軍壓境時,重慶政府怕國軍守不住長沙,命令省主席在日軍進攻時,火燒長沙,實行焦土抗戰,留給敵人一座廢墟。當時的省主席同意了這一主張。
因為大火局勢難以控制,很多市民無法安全撤退,燒死了很多人和房屋。
蔣介石下令嚴查,并通過換將企圖挽回民心。就這樣主張守長沙的薛岳來救場了。
本來民眾對政府是否守城抱有疑心,加上火燒長沙城,民眾徹底對政府失去了信心。
薛岳一上任,就立馬嚴肅軍紀。并把妻子和兒子接到司令官官邸,向市民表明與長沙共存亡的決心。
戰火中,總有很多凄苦感人的情。看到薛岳接他妻子時,與妻子說笑,打趣說整個軍區司令部的人都知道我怕老婆。瞬間讓我想到家庭的溫馨。當看到兒子沒到時,立馬讓副官去接。他的妻子欲言又止,最終告訴他,留下兒子,是因為父親生病了,需要有人在床前盡孝。薛岳聽了,先愣了一會兒,又說這是應該的,夫人你做得對。
沒有遭受戰爭動亂,我們體會不到那種對死亡的恐懼。那人間的親情,愛情,友情彌足珍貴,脈脈溫情,從側面襯托出戰爭的殘酷。
那對新婚的小夫妻,李自忠和他媳婦。戰爭使他成長成一名軍人。開始的時候,在戰場上裝死,當他的媳婦死于空難。為了給媳婦報仇,他迅速成長成一名合格的軍人。
雖然劇中他的經歷頗具傳奇色彩,但是也是這樣的小人物,組成了長沙保衛戰的重要部分。
有人說這部劇就是一部管理劇,從中可以看到薛岳將軍的軍事管理才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才干。這部劇塑造人物很成功,是耐看的,沒有夸張的劇情。
我覺得這部劇讓我感慨頗多的是小人物的性格塑造。一個人經歷過什么,就會有什么樣的性格特點。每個人的國仇家恨,匯織在一起,就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抗戰。
那對母子,母親讓16歲的兒子參軍,我當時想,年紀如此小,作為母親怎么忍得,可是在軍隊不需要女子從軍的情況下,她堅持要參軍,說我們家與鬼子有血海深仇。那一刻,我明白了。不是不怕兒子會犧牲,只是國仇家恨無法放下。
當她的兒子,在戰爭中從一個哭哭啼啼的孩子成為有軍功的軍人,在戰火中完成任務時,不由得感到戰爭的殘酷。
那個堅持守著陣地,一直堅持到最后的營長,以全營陣亡的代價為大部隊爭取了時間。那個因為不會用槍要被勸退的士兵在遭毒氣侵害時,堅持守住陣地,和敵人同歸于盡。那個為了給媳婦報仇,爭著當英雄,在一次戰役中犧牲。
那個商行會長,把敵人引入軍隊事先埋伏的地雷圈,在士兵猶豫不決時,他自己拉動手榴彈,與鬼子同歸于盡。那些為了阻止日軍機械化部隊的行程,主動加入抗戰,變路為田,有效的拖延了日軍的行動,為守軍贏得先機。
長沙保衛戰,看到的是一個國家,全民族抗戰。同時也看到了戰爭的殘酷,幾十年后的今天,世界的某些地方仍飽受戰火摧殘,愿鑄劍為犁應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