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就要參加南瓜班里的家委會競選,這個事情對我來說還是頭一回,然而這件事情對于兒子的成長來說是一件大事,我必須認真對待,準備好發言稿。想了很多,我打算用三分鐘的時間講下面幾個問題。
第一,談談對家委會的認識。我覺得家委會就是一個講服務和奉獻的自治組織,可以用三貼來概括,就是貼時間,貼資源,貼愛心。首先,就拿時間這方面來講,家委會的成員肯定要付出更多,需要擠出更多的時間來投入到班級各項活動的組織工作中,而且要從理念上講家委會的工作擺在重要的位置,活動的質量這個關系到全班40班同學的成長,意義重大。其次,家委會的任務就是聚集班級家長的資源,為學校和班級活動提供支持。每個家長都會有自己擅長的一面,我們都要盡可能去挖掘自己的優勢,和學校的教育結合起來,為我們校園文化和班級文化的建設提供支持。最后,家委會的成員要有大愛。我們做好所有的服務工作,并不是為了自己的孩子,而是因為我們的真心,真誠,真愛,讓一三班變成一個有愛的班級,所有的孩子能夠在這里留下美好的回憶。
第二,談談我的優勢和特長。首先,我說說自己能給班級提供的資源吧。我是在高校里工作的,所以最大資源就是學生和老師。我可以為家長和老師提供一些教育資源,例如可以邀請一些專家跟大家聊聊孩子的教育,尤其是在如何發現孩子的天賦優勢,如何讀懂自己,讀懂孩子等方面。另外學校里有一些社團組織,可以讓它們和學校的社團做一些對接,合作做一些活動,拓展孩子的視野,豐富課余活動。再著,我說說自己的優勢。我目前是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以及國家認證的生涯規劃師,在杭州12355青少年熱線做公益咨詢師,主要感興趣的領域是青少年的生涯發展,尤其是7選3高考改革下高中生的科目選擇問題。
北大教授徐凱文前兩天在網絡上寫了一篇文章引起了熱議,他說有30.4%的學生厭惡學習,還有40.4%的學生認為活著人生沒有意義,然后提出了一個空心病的概念,他的數據到底準不準我們還是要打個問號,但是這個現象確實是存在的,很多學生到了大學就喪失了目標,陷入迷茫,找不到方向,找不到自我。當然,這個是教育體制的問題,要解決必須從本源出發,就是基礎教育出發。我們要給我們的孩子世上最美好的東西,不是分數,不是金錢,是愛,是智慧,是創造和幸福,讓他們慢慢成長為自己的樣子,這個是我們應該成為學校和家長的共同的目標,這個應該成為我們家委會工作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