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自己的時間是有限的,那么購買他人的時間再賣出去,起碼可以突破時間總量的限制。
低買高賣,是一切商業模式的共通之處。
最高級的個人商業模式事實上人人都在用!
當我們花錢購買他人服務的時候,本質上就是在購買他人的時間,以便自己的時間不被占用。
當我們花錢購買服務的時候,就從本質上避免了將自己的時間花到那些只能將“一份時間出售1次”的人所做的事情上。
所以,第二種個人商業模式并不是大多數人能夠用得上的,甚至是大多數人終身無法掌握的東西。
大多數人從未把“花錢購買他人的時間”當成是自己的個人商業模式來處理。
不同的人思考角度、思考根據、思考質量差異巨大,很多人甚至從來沒有認真想過,“不肯花錢購買服務,寧愿用自己的時間來省下那些錢”這種做法,更合理的依據應該是:確定自己的時間價值抵不上那個時間消耗。只有在這樣的時候,“不花錢”才是合理的。
能被批量銷售的時間更值得購買——它們實際上無比廉價!(一次性把自己的一年時規模地批量賣
能被更大規模地賣出去的時間更值得購買,因為更大規模的銷售意味著“更大規模的認可”。
付費才是撿便宜的本質在于:認為時間比金錢更重要!
把時間投資到自己的成長上最劃算。
若篤信自己將來能賺到的錢的數值變化會像復利曲線一樣,那你就明多大勁攢下來的錢,都只不過是“小錢”,一二十年之后,那一點點錢完全可以忽略不計了。
把時間投資在自己的成長上,是在提升自己的價值。
時間和精力都具備排他性——用在這里,就不能用在那里。用在那里,就無法用在這里。
成長的方法是什么?答案只一個:學習。
習得每一個技能,都是在給自己賦能,讓自己擁有更強的能力。擁有更多的技能,就是擁有更多維度的能力。人類之所以能夠進步、成長,就是因為人類具有學習能力。甚至,在我的世界里,我把“學習”,進步,成長統一稱為“進化”。
每當自己習得一個新技能的時候,就進化成了另外一個物種:
開車、外語、演講、寫作、統計和概率理論,統籌方法,心理學,現代金融理論。
邏輯:
1、既然——我的目標是“終有一天不用再出售自己的而時間
2、那么——我的行動就應該是”想辦法合理地逐步減少自己出售時間的數量“
3、所以——方法就是”在能用錢換時間的時候盡量用錢換時間“。
4、進而——將省下來的時間全部”投資“到自己的”持續進化“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