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考報考第一人薛立新教授:企業招聘211、985真相
說到985、211,我們的第一反應是國家重點大學,隨后腦海中出現的就是,好就業、薪資高、能進入國企等等....
這就不由得引出了一個問題,為什么現在的國企以及各大上市公司都喜歡招聘211、985畢業的學生呢?
今天薛立新教授就帶著大家一起來看看各位網友怎么說!
網友一:
對于一個企業來說,“硬件條件”是篩選人才最間接方便的方式。這個硬件條件,包括學歷、學校、獲獎狀況等等。HR手里每天要經過成百上千份簡歷,一個崗位可能有幾百人競爭,如何從這么多人中挑出那個企業剛好需要的人才呢?學歷是最直觀的辦法。成本(工資)相同的情況下,企業當然希望招到更優秀的人。
網友二:
對于大部分學歷不高的人來說,“高分低能”只是一廂情愿的猜測罷了,大學霸都是“高分高能”的。一個好學校就是一個好平臺,985、211院校有很多普通一本二本專科院校沒有的資源。這些資源,既包括師資、科研條件,也包括人脈。說起某某名人的時候他們會說是“我們的校友”,而且這些有成就的校友往往還會反哺母校,捐款捐樓,讓學校的資源越來越好。不排除少部分“書呆子”,大部分985、211學生的綜合能力是更強的。
網友三:
這很正常,不止是國企,很多公司都是這樣。如同你找工作時愿意去個條件更好的公司,那些覺得自己條件還好的公司都希望找到更優秀的學生。
從大概率上講,211、985的學生整體上就是強于專科生,雖然不可否定有個別專科生也很優秀,但是要把他們找出來公司的篩選成本實在太高,得不償失。
在中低端人才招聘時是買方市場,企業少、求職者多,而學歷、學校、專業是很好用的篩選器,公司一般會利用這些標準先篩掉一大批不符合條件的,然后在留下的候選人里繼續選。
網友四:
如今高效擴招,985、211畢業生逐年遞增,很多名牌學校畢業生也不一定有好的工作崗位。
很多畢業生為了拿到北京等城市戶口,從而選擇國企;很多畢業生為了求安穩,從而選擇國企;很多畢業生沒有一技之長,只希望在國企混日子;很多畢業生希望有個體面、輕松、待遇好的工作,從而選擇國企。
因此,國企作為國內解決就業的主力軍,從不缺少優秀生源。985、211等優質學校生源都遠遠超過其接收能力,為何招聘者還要招收二流學校生源呢?就如,清華大學從不缺報考者,為此其只選擇全國頂尖的學生是一個道理。
網友五:
道理很簡單,如果你是企業老總,能招到211、985高校的學生,而且也不擔心他們會來了就走,你選普通本科的還是選985的?
所以說,關鍵是你的單位實力不行,實力強的單位,根本不怕自己門檻高。
有人說普通院校的學生里面也有出類拔萃的,但總體而言985,211高校學生生源質量好,老師質量高,校園軟硬件都強,來學校的名人多,合作機會多,學生的能力眼界都的確更高,對有實力的單位而言,滿足他們要求的比例學生更大,篩選成本更小,因此,很多企業愿意用設門檻的方式減小招聘成本。
網友六:
高考是一次分水嶺,把不同分數的同學進行了篩選,進入到不同的高校學習。不得不承擔,985,211院校的優秀學生比普通大學的概率是更高的。
投遞國企的簡歷自然很多,假如它不設定院校門檻,估計收到的簡歷會非常多,這樣增加了篩選難度跟時間,而假如設定了院校門檻,他們可以只需要從985,211院校畢業生中挑選適合自己企業的就行了,這個大大提高了篩選簡歷的效率。而且企業也不用擔心沒人投,因為即使設定了門檻,這些企業也是名校學生都搶著想進去的。
薛立新教授語
這些211、985大學畢業的學生,濫竽充數的情況很少,再加上能力出眾,手握名校證書,自然引得國企對這類學生大開”方便之門“,正如一位偉人所說“人有多大能力,就要盡多大的責任。”對此,薛立新教授也是深以為然。
能進211、985大學的學生起步點就比一般的學子高,而且綜合素質等等方面也是出類拔萃,這樣說來,國企喜歡招這些學生也是理理所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