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柳子卿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孔孟之道,封建士大夫之道也,封建士大夫之道即仁義之道也。故聞古之人廢生而存義者未嘗少焉,然則余不敢茍同。
余觀夫仁義之道,多為無損家國之禮,誓死以報之于君王等云云,此吾所下之者也。仁義之道,古之人亦未嘗明也,況今人乎。人之壽元得之于親豈可妄自輕言,孝之道當以為處事力行之根本,唯唯它爾皆可否,此吾之信也。所謂仁者,當以君子之道為最善,以禮為先,以德為守,以鴻儒為伍,以孟氏為芳鄰,此之謂君子之道也。仁義之道,不可謂存生殺生之法,當以君子之道行君子之事,吾以此為仁之精要也。
何以為仁,吾嘗思之而多不可得。若聞友有疾在腹中,采折山林草藥烹以為藥石,服之;若又聞友貧無所食,乃捕山間禽鳥以果腹。若以仁義論之,其自不必言也,友疾則求,友貧則濟,實乃佳。山間之草藥,林間之禽鳥,生于天地之間,無有所損,今逢大劫,身死人手,誠可謂殺生以成仁,吾為友則廢仁,實以其之仁,換彼之仁,孔孟之道則無所至,反推崇備至爾,吾深以為此之弊也。
一山一林,一枯一榮,自然之遷也。非單以人之一家之言獨論仁義哉。故孔孟之道乃一家之道也,安能以此定仁義之禮也,所謂求生以害仁,殺生以成仁實乃小矣,故常有殺其之生以成彼之仁也,此誠非成其仁,不過寥寥果腹求生爾,所謂殺生不可謂大小,一花一草,一禽一獸,一人一君王,雖殊類各異,當其同歸爾,仁義亦非有大小之界也,以此觀之,則古今難有仁人者,悲夫。
嗟乎,孔孟之仁義之道非大乘之道也,志士仁人亦實難求之,故無所謂仁義之道也,獨不妨以君子之道為鑒,慎獨謹行,以百善之孝道為先,此誠人之道也,吾尚可達之。
但行君子之道,察納雅言,以侍雙親,此為仁者,吾深以為然。
END.